2024年工作回顾
一、党建引领得到新加强
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圆满完成市委交给的各项任务。
全面深化政协党的建设。加强专委会功能型党支部建设,实行“两个指导员”制度,市县政协88名专委会主任担任“两室”建设指导员,75名功能型党支部书记担任党建指导员。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把“学纪、知纪、明纪、守纪”贯穿其中。
二、协商议政取得新成效
助力建设制造名城。召开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议政性常委会。围绕促进现代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双生谷等开展专题协商。就加快推进招商引资重大项目落地见效等开展协商式监督。
助力建设农业强市。围绕做好“三头三尾”增值大文章召开资政会暨市委书记领衔督办1号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围绕提升摇钱树工程质效、发展农村电商、做大预制菜产业等开展调研视察。
助力建设文旅名城。围绕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开展专题协商。联动参与省政协“长江文化”重大课题研究。就促进黄梅戏演艺宣传、修建焚烟亭历史文化公园、复建镇皖楼等提出意见建议。
助力建设美丽安庆。连续两年参加长三角沿长江区域水环境共保联治协商议政活动。紧扣长江十年禁渔、做好创卫工作、加强绿化工程管理、防治有害外来物种等提出意见建议。
助力建设幸福宜城。开展提升城市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水平专题协商。紧扣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等开展协商式监督。就完善“右转必停”交通规定、预付式消费监管、未成年人文身整治等提出意见建议。
三、民主监督实现新突破
提案监督全面提质。三次会议以来,共审查立案413件,全部办复,委员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99.3%。修订完善了《政协安庆市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
社情民意信息监督量质跃升。向市委、市政府报送227期,助推了优化市区公交线路、加强户外健身器材管理、消除屋顶太阳能安全隐患等民生实事落地。
专项监督更具实效。持续第16年开展“关爱委员”活动,走访调研委员企业36家,梳理问题23个,提出建议32条,全部办结。
四、为民服务迈上新台阶
加强“三位一体”建设。报送“微建议”2000余条,组织“微协商”1400余次,助力化解基层矛盾纠纷500余起,开展“微服务”1900余次。
打造“1+10+N”工作品牌。创新实践“六尺巷工作法”,以市级“宜协商”为统领,带动各县打造“一县一品”,形成了“桐协商、宁来谈、潜心谈”等县级协商品牌。
五、凝聚力量呈现新格局
深化团结合作凝聚共识。一年来,各党派团体不忘合作初心,尽心履职尽责,提交大会发言290篇、集体提案56件,充分彰显了党派团体的特色优势。
优化联络联谊巩固共识。积极参加长三角九市一区友好政协联盟,与上海徐汇、浙江湖州等地签订友好政协协议,市县友好政协共缔结12家。
强化文史宣传扩大共识。书香政协建设取得突破,政协发展历程展馆建成开馆,参观人数超10万人次。
六、实干担当彰显新作为
倾力促进“外联老乡”。成功促建黑龙江等6家安庆商会、新西兰等6家境外安庆商会(联谊会),境内外异地安庆商会建成59家,县级异地商会建成55家。一年来,新签约宜商回归项目82个,协议总投资171亿元。
加力推动双招双引。牵头做好现代纺织服装产业链“链长制”工作,一年来,全市纺织服装产业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9个,总投资169.5亿元,行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
真情投身乡村帮扶。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动员1029家民营企业结对785个村,投资项目501个,投入资金38.84亿元。
用心服务重点工作。常态化联系服务华茂纺织等16个重点企业、望江纺织服装城等20个重点项目。
七、队伍建设展现新面貌
委员主体作用明显增强。举办“委员接待日”活动12期,150多名委员参与,收集意见建议100余条。
专委会基础性作用更加彰显。动态调整“全员入委”,谋深做实“一委一品”,打造了提案委“提案办理面对面”、经济委“关爱委员”等履职品牌。
机关服务保障作用全面提升。扎实开展“制度落实年”活动,全市政协遵章办事、依制履职,成效不断提升。
2025年工作安排
一、加强政治引领,进一步把牢政治方向
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坚定不移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揽政协工作的总纲,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严格贯彻执行党对人民政协工作领导的各项制度要求,始终坚持在市委领导下开展工作,确保政协履职与党政工作同心同向、同力同行。
二、深耕协商议政,进一步助力改革发展
做精重点协商。坚持完善“1269X”协商格局,聚焦“十五五”规划编制以及市委十二届七次、八次全会明确的重点任务,深入调研、献智出力。
做优专题协商。落实“双领衔三承办”机制,就“加快发展低空经济产业”“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加强综保区平台建设,促进高水平开放发展”等召开协商会。
做好协商议政“后半篇文章”。多渠道、多形式报送协商成果,完善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反馈机制,促进协商成果质量、落实质量、服务质量同步提高。
三、注重监督实效,进一步助推决策落实
加强民主监督机制建设。进一步规范各类民主监督方式,综合运用会议、视察、提案、调研、专项、社情民意信息、民主评议、委员微监督等手段,创新其他监督形式,切实以问效促实效。
发挥协商式监督优势。就“缓解城区停车难”“加强居民小区电动自行车规范管理”等开展监督性调研,就“强化食品添加剂、抗生素滥用监管”“推动医疗陪护行业规范化发展”开展民主评议。
提升经常性工作监督水平。制定提案工作“红橙黄绿”四色动态管理实施方案,加强重点提案督办,坚持市委书记、市长领衔督办为引领的重点提案督办机制,推动提案办理协商实现全覆盖。
四、突出履职为民,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
建好用好联系群众平台。推进“三位一体”扩面、规范、提质发展,做实“全员入室”,开展贯彻“三位一体”现场会精神“回头看”,聚焦“联系机制”“委组共建”等方面总结经验,在顶层设计上推陈出新。
常态化开展服务群众活动。广泛发动委员利用自身行业、界别优势和专业特长,扎实开展“走进企业、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联系群众”三走进一联系活动,聚焦群众医疗、教育等重点民生领域,关注“一老一小”等重点群体,开展健康义诊等公益活动。
持续擦亮协商为民品牌。推广应用“六尺巷工作法”,进一步擦亮以“宜协商”为统领的品牌矩阵,形成具有安庆辨识度的成果。
五、广泛汇聚共识,进一步强化同心同行
加强合作共事。密切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代表人士等沟通联络,深化合作共事机制性安排,凝共识、集众智。
加强联络交流。积极参与长三角政协交流等活动,为安庆更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汇聚更多力量。
加强文史研究和宣传工作。出版《安庆政协志(2000—2024)》,征编抗美援朝老兵口述史、天南海北安庆人等文史资料,加强市政协书画交流,做好市陈独秀学术研究会工作,协助省赵朴初研究会工作。
六、强化实干担当,进一步投身中心大局
高位推动商会建设。深入实施“内搭平台、外联老乡”发展路径,加大境内外安庆商会促建力度,持续努力实现省会城市及重要节点城市安庆商会全覆盖。协助召开2025年度中国宜商大会、异地安庆(安徽)商会会长联席会。
高效开展双招双引。全面完成政协年度招商引资任务。继续做好现代纺织服装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打造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纺织服装产业高地。
高质完成牵头工作。引导广大委员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继续做好望江片区定点帮扶工作,持续助推和美乡村建设。
七、奋力创先争优,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
加强整体联动。完善专委会视察调研、管理服务等制度机制,加强专委会上下左右之间协力协同、互促互进。
更好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加强委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委员履职服务体系,常态长效抓好委员培训,着力提升委员履职能力水平。
纵深推进“双一流”模范机关建设。加强机关队伍建设,强化“教管督处”,着力提高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