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政协
当前位置:首页 >县(市、区)政协 >大观区政协

共绘和美乡村新图景 ——大观区政协助力海口镇和美乡村建设工作综述

信息来源:大观区政协    发布日期:2024-07-05    被阅览数:1149

仲夏五月,跨过皖河大桥走进大观区海口镇,乡村道路平整宽敞、农家小院干净整洁、村庄文化气息浓郁、农林牧渔产业兴旺,一幅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图景徐徐铺展。

2022年以来,大观区政协认真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推进办理委员联合提案《关于将大观区打造成乡村振兴安徽样板区的几点建议》为切入点,找准政协履职与服务中心的结合点,推动海口镇塑形象、练内功,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强设施   幸福底色“厚”起来

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发展的“主动脉”,也是牵动民心的“神经末梢”。一份政协社情民意信息的采纳,推动海口镇水、电、路等农村基础设施迅速发展。农业农村委员会、海口镇政协工作联络组组织委员实地调研,撰写了《关于补齐海口镇农村基础设施“短板”的建议》的社情民意信息,促推相关部门资源力量的统筹整合。目前建成广成圩内外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投入3976万元),海口镇10个村群众全部吃上放心水;建成110kV输变电工程,保障农村用电安全稳定;完成128公里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和扩面延伸工程;完成广成圩北闸重建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极大提高防洪抗旱能力;农村电子商务等互联网应用普及。新建的是设施设备,连接的是民心民意,带来的是群众幸福生活。

——优环境   村容村貌“靓”起来

乡村振兴,村庄环境是基础。大观区政协连续三年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纳入工作要点,先后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口协商、“农村改水改厕”回头看视察、“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专题民主协商等活动,以一批高质量协商成果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如今海口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格局已由点、线、面向纵深推进,创建了G347、S332沿线市级高标准人居环境示范片,建成了海口村“宋墩花园”、南埂村“一心花园”等8处“口袋公园”;农村改厕应改尽改,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全面建立“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超95%;完成漕河、和平大塘、四大沟3条农村黑臭水体水系治理,群众真切感受到乡村之变、乡村之美。

——兴产业   农民腰包“鼓”起来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大观区政协坚持与中心同频共振,开展“乡村振兴委员助力”行动,吸纳3名乡村致富带头人为政协委员,选派16名农业界委员在村庄建立活动室,以专业优势助力产业发展。当前海口镇乡村特色产业“接二连三”呈现加速态势,产业链不断延伸,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7.3万亩,认证各类品牌农产品100余个,河港丝瓜、河港韭菜评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瓜蒌、羊肚菌、灵芝、丝瓜络等“土特产”畅销全国各地,带动3个村新增集体性经营收入150万元;累计注册各类农业经营主体300余家(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4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建成省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20家、休闲垂钓渔业示范场10家、农家乐20家;安庆永强农业培育成为全国最大番鸭生产加工基地,带动1000余户农民发展家禽养殖,户均增收2.5万余元。产业旺了,村民富了,大家的干劲更足了。

——育新风   乡村内涵“提”起来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文化就是乡村振兴的魂。大观区政协不断深耕“零距离”工作品牌,把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引向更深入,推动“和合”协商文化融入群众生活。以“乡村振兴蹲点领办”党建品牌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委员先锋模范作用,依托“三位一体”工作室,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10余条、召开协商议事会60余次,协助解决在人居环境整治、村民矛盾纠纷调解、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急难愁盼”问题70余个;开展文化惠民、送戏进万村和农村电影放映活动216场,覆盖农村群众5万余人次;组织非遗文化、国潮游园会等乡村文化活动50余场,奏响乡风文明“和谐曲”,推动文明新风浸润百姓心田。

(撰稿/张飞平    审核/曹先怀)

上一篇: 大观区政协主席汪俊启携企业家委员开展防汛救灾爱心捐赠活动

下一篇: 众志成城防汛救灾 爱心捐赠汇聚力量 ——大观区政协主席汪俊启带队赴保婴村开展防汛救灾慰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