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民意
2024年第113期
安庆市政协调研室 2024年7月22日
关于进一步筑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阵地的建议
市政协委员、安庆市新闻传媒中心《安庆新闻联播》主播方莹反映,随着媒体融合改革步伐的加快,“报台网端屏号”一体的全媒体传播格局基本建成,主流舆论阵地得到巩固壮大,与此同时,网络视频平台用户规模仍在逐年稳定递增,电视开机率却呈现断崖式下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阵地亟需进一步筑牢。
一是“大屏”收视骤减,“小屏”蒸蒸日上。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中国智能电视交互新趋势报告》显示,自2016年以来,我国的电视开机率由70%下降到2022年的不到30%。相比之下,“小屏”用户愈发活跃。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网络视频和短视频用户规模分别达到10.44亿人、10.26亿人,用户使用率分别为96.8%、95.2%。然而,当下主流媒体仍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的主阵地、主力军,其中传统电视节目生产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在“小屏”方面仍然有待提升。
二是好内容创意不足,“非主流”监管滞后。受机制不活、经费有限、人才外流等因素影响,主流媒体优质内容供给匮乏,节目形态创新不足,吸引力不够,受众流失严重。受粗放式审核、监管滞后等机制影响,网络视频和短视频平台海量内容质量参差不齐,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民粹主义等“非主流”意识形态大行其道,混淆视听,误导大众。
三是“唯流量”危害巨大,“主旋律”送达受限。“唯流量”至上的短视频平台主流价值观念引导意识不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未取得主动权,对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人负面影响大,弊端凸显。官方媒体不乏“主旋律”佳作,但受众送达率面临严峻挑战,宣传效果大打折扣。
为此建议:
一、突出政治导向,抢占阵地。聚焦网络视频平台,提升时政要闻覆盖率、打开率,打破平台“流量”唯一标准,变“被动”为“主动”,各热点、热榜、推荐页面要主动推送,加大推送频次,确保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不缺位、不松懈、不断档。
二、突出监管导向,抓主抓重。要常态化开展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治理“双治理”,进一步解决看电视难、贵等痛点,让更多用户回归电视。要精细化把好“审核关”,尤其是短视频平台,以更严标准、更高要求对用户作品予以分类审核,加强涉及意识形态等言论类作品的发布前把关,自觉承担正确引导公众舆论的社会责任,将不良影响降到最小。要法治化监管“一体化”,在互联网执法监管领域,积极探索从属地集中监管向事前、事中、事后一体化监管转变,使事前主动预防、事中及时监管、事后延伸治理成为工作常态,最大程度净化网络空间。
三、突出精品导向,内容第一。主流媒体传播主流价值观,创作精品是优良传统。要更新传播理念,改变“我播什么,你看什么”的现状,以受众愿不愿看、看不看得下去、看了有没有收获为原则,换位思考,求质求变,求真求实。要更新传播手段,以视频全面高清化为目标,加大技术迭代升级力度,充分满足受众现实需求。要更新传播样态,以受众为中心,创造节目新形态新样本,积极融入网络视频、短视频等传媒新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