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秋月委员代表民革安庆市委会的发言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文都桐城的六尺小巷,蕴含着知礼让、明进退、谦逊和谐的大智慧,与创新社会治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有着深刻的历史传承和紧密的内在联系。近年来,我市充分挖掘“六尺巷”文化精髓,将“谦和礼让”文化基因注入平安建设和基层治理,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但从调研情况看,“六尺巷工作法”推进过程中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一是观念转变难。部分干部群众对“六尺巷工作法”的理念尚不熟悉,难以在短时间内转变观念。二是人民调解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基层调解队伍的专业素养和调解能力存在差异,婚姻家庭、物业管理、劳动用工等领域缺少专业调解队伍。三是跨部门协作机制不健全。如在系统对接和数据应用层面,部门间信息共享不畅、协作效率低下。四是新媒体运用不足。宣传推广“六尺巷工作法”尚未形成广泛的舆论氛围和影响力。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桐城考察时强调:“人民内部矛盾要用调解的办法解决。六尺巷体现了先人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要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场所,发挥好中华民族讲求礼让、以和为贵传统美德的作用,营造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环境。”为此,就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出如下建议:
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夯实“六尺巷工作法”思想根基。一是讲好“六尺巷”故事,着力阐发其时代价值,将六尺巷蕴含的谦和礼让智慧融入现代治理。二是推动“六尺巷工作法”纳入社区调解、邻里关系处理等现代社会治理体系,传递六尺巷文化和精神。三是文化润心,推动“谦和礼让、强者先让、有理也让、互谅互让”的六尺巷文化精髓融入居民公约、村规民约,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
二、加强调解队伍建设,深化“六尺巷工作法”应用抓手。一是加强专职调解员队伍建设,完善选任、考核机制,注重吸收执业律师加入,发挥法律专业优势。二是加大调解员培训力度,加强对法律知识、社会公德、调解方法和技巧等方面内容的培训。三是落实人民调解经费保障,积极推行“以案定补”制度,调动人民调解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完善部门协作机制,形成“六尺巷工作法”推进合力。一是健全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明确数据共享的范围、方式和责任,为高效调解提供数据支持。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研究解决“六尺巷工作法”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三是强化责任考核,将“六尺巷工作法”推广情况纳入平安建设、综合治理考核体系,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四、创新媒体宣传方式,扩大“六尺巷工作法”社会影响。一是利用新媒体平台,开设“六尺巷故事”、“和谐调解案例”等专栏,生动展现“六尺巷工作法”实践成效。二是组织线上互动,如“六尺巷文化知识竞赛”、“和谐家庭故事征集”等,增强宣传教育的趣味性和参与性。三是加强与主流媒体的合作,通过专题报道、深度访谈,深入挖掘“六尺巷工作法”背后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
五、全面拓展治理维度,打造“六尺巷工作法”示范场域。一是建好六尺巷社区治理学院,强化创新型理论研究,拓展实践场景。二是引导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等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强化党员干部引领,发动广大群众参与,强化志愿服务力量。三是加快县乡综治中心完善升级,构建“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同时开展“六尺巷式”单位创建活动,形成以点带面、全面提升的良好局面。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界 别
市政协副主席、民革安庆市委会主委 民 革
上一篇: 已经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