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洋委员的发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2022年,我省出台《安徽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造强省建设)规划》和《支持制造强省建设若干政策》,坚定不移地推进制造强省建设。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我市制造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效,名列2022年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排行榜第78位,在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中居40位,已经具备由制造强市向制造名城升级的条件和基础。一是规模体量具备基础。去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1700户,规上工业企业产值达2700亿元,制造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5%。全市培育百亿级制造业产业集群10个,创建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6个。二是具备推深做实的基础产业链。汽车及零部件、化工新材料率先形成了基础集群,特别是汽车及零部件规上企业呈现爆发式增长。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等多个产业也有一定的优势。三是区位多层叠加的优势明显。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实施“产城人文旅”五位一体融合发展,正在初步形成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以人为本、文旅协同的发展格局。中心城区的首位度和向心力,以及各县(市、区)协调联动的协调度,为制造业战略平台、基础平台、专业平台的“众星捧月”提供了有利条件。四是各类发展要素相对齐全。发展制造业的产业要素、创新要素、资源要素优于周边地市,具备一定的后发优势和良好的产业空间。在园区配套、临江临港现代物流、生产经营成本等方面有先天优势。
同时,应当清醒看到,我市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主导产业还不强。汽车及零部件和化工新材料两大产业体量尚未达到500亿,与千亿产业的发展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医工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体量偏小,还未形成新的有效增长极。二是骨干企业偏少。牵动性强的龙头企业、“链主”企业不多,除安庆石化外,全市过百亿的企业仅有环新一家,10亿元以上企业仅19户,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有限。三是创新不足、数字化转型意识不强。中低端的零部件制造企业比重较大,部分企业对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加之限于资金等因素,我市制造业数字化发展仍需加强。为此建议:
一、明确目标任务。到2025年,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要把目标量化分解到各个产业集群、产业链和各个主导产业之中。实现地区、部门和产业集中区的联动发展。
二、优化空间布局。关键是制造业产业集群的打造,和主导产业、龙头企业的形成。安庆制造名城是一个大的战略平台,还要有千亿级的基础平台,以及一批专业化的主导产业平台。立足未来产业培育需求,布局建设一批未来园区;面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需求,打造一批龙头企业产业园;围绕产业高新化需求,布局建设一批制造业特色小镇;结合小微企业发展需求,布局建设一批小微企业园。
三、规划发展路径。聚焦我市“一十百千”培育工程,建议实施六项工程: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程,深入实施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计划,支持在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争取国家、省重大科研项目。实施“双招双引”工程,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央企和“独角兽”企业,争取在宜设立全国性总部、区域性总部、功能性总部。实施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加快发展壮大优势产业集群,打造新兴产业集群。实施企业梯队培育工程,全力打造“链主型”龙头企业,分层级建立培育库,构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匠人—制造业单项冠军—上市公司—领航企业的发展梯队。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建设智能工厂,加快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发展“互联网+制造”,发展服务型制造。实施绿色低碳工程,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四、激发内生动力。一是政策全力支持,健全财政支持推动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体制机制,发挥各地财政资金和政府性基金的导向作用,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借力多层次资本市场,提升政府投资基金运营效率,引导和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保持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稳定,加大重点领域支持力度,采取贴息补助、设备补助、购买服务等方式,重点支持工业强基补短板、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等领域。争取国家、省对我市工业和信息化重点项目支持,争取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基金等各类基金,助力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二是体制机制顺畅,要点面结合、上下联动。充分发挥“双招双引”和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机制作用,强化制造业相关部门工作协调和政策联动,在财政、税务、土地、人才、金融等方面做到“一盘棋”考虑,统筹推进园区、县域和城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对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情况的监测,开展年度统计监测和分析研究,实施制造业企业英雄榜排名制度,加大制造业考核权重和市级领导联系帮扶力度。三是要素保障到位,完善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引导金融机构推广创新金融产品。盘活存量工业用地。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涉企收费清单制度,进一步清理违规涉企收费、摊派事项和各类评比达标活动。完善“产教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夯实优势产业发展人才基础,强化制造业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委员单位及职务:民盟安庆市委会专职副主委(民盟界)
上一篇: 壮大夜间经济 激活消费新引擎
下一篇: 坚持系统观念 打造美丽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