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政协
全国政协
安徽政协
市委
市人大
市政府
安庆市政府协同管理平台
安庆政协 www.aqzx.gov.cn
首页
政协概况
政协章程
政协领导
常委名录
委员名录
机构设置
规章制度
会议活动
全体会议
常委会议
主席会议
专题民主协商会
全市政协会议
其他会议
民主评议
市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
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
视察调研
视察调研
问卷调查
提案工作
提案目录
优秀提案
提案规章制度
提案回声
提案追踪
提案办理“面对面”
政协委员
界别活动组名录
优秀委员名单
委员风采
关爱委员活动
机关建设
机关党建
保密工作
工作动态
党风廉政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一改两为”我做什么
两室建设 两商衔接
政协江淮行
“宜家廉”廉洁从政倡议书
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政协书院
书院要闻
书香政协
学习园地
履职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机关建设
>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
机关建设
机关党建
保密工作
工作动态
党风廉政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一改两为”我做什么
两室建设 两商衔接
政协江淮行
“宜家廉”廉洁从政倡议书
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
2024-09-23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更加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显著政治优势 不断巩固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李强赵乐际蔡奇丁薛祥李希韩正出席 王沪宁主持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更加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显著政治优势 不断巩固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李强赵乐际蔡奇丁薛祥李希韩正出席 王沪宁主持
中共中央、全国政协20日上午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全文见第二版)他强调,我们要更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把人民政协的显著政治优势更加充分发挥出来,不断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强、赵乐际、蔡奇、丁薛祥、李希,国家副主席韩正出席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主持大会。 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75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进行的伟大创造,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显著政治优势,是科学、有效、管用的制度安排,在人类政治制度发展史上具有独特政治价值。 习近平强调,中共十八大以来,我们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形势任务,在实践创新基础上推进人民政协理论创新,不断深化规律性认识。主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政协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政协性质定位,坚持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中心环节,坚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坚持强化委员责任担当,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履职能力建设。这10条构成了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75年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新征程做好人民政协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习近平指出,协商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新时代新征程,要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统筹完善协商民主体系,着力健全协商民主机制,不断拓展协商方式和平台,积极营造良好氛围和条件,不断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习近平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政协要发扬优良传统,牢记政治责任,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习近平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统揽政协工作的总纲。人民政协要深刻认识人民政协制度和人民政协组织的鲜明政治属性,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不断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推动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进一步实现政治上团结合作、思想上共同进步、行动上步调一致。 习近平强调,人民政协要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深入推进协商议政。发挥协商式监督优势,助推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习近平指出,人民政协要完善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政治作用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和宗教人士的政治引领,广泛团结联系海外侨胞,着力画好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最大同心圆。 习近平强调,要健全人民政协工作制度机制,加强政协协商同其他协商形式的协同配合,健全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的机制,加强反映社情民意、联系群众、服务人民机制建设,多做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的工作。 习近平指出,建设一支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的政协委员队伍,是人民政协高质量履职的重要保障。广大政协委员要珍视政治身份,锤炼政治品格,提高政治能力,强化使命和责任担当,自觉投身凝心聚力、决策咨询、协商民主、国家治理第一线的具体实践。 习近平强调,中共各级党委要加强对政协工作的领导,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能。政协党组要发挥好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健全落实中国共产党对政协工作领导的组织体系和制度机制。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政协党的各项建设,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王沪宁在主持大会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人民政协的历史贡献,深刻阐述人民政协的鲜明中国特色和显著政治优势,对不断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政协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讲话高屋建瓴、精辟深邃、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要学深悟透做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努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在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部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曾担任过全国政协领导职务的老同志出席大会。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和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在京全国政协常委,有关方面代表等约800人出席大会。(记者赵成)
人民日报
2024-09-20
汇聚共襄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引领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纪实
汇聚共襄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引领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纪实
人民政协,政治制度上的伟大创造,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力量。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着眼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引领推动人民政协事业创新发展,不断开拓团结民主、务实进取、蓬勃发展的生动局面。 当历史的如椽巨笔,标注下崭新的奋斗坐标,走过75年光辉历程的人民政协,又一次站上新的起点—— 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时代人民政协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凝聚起共襄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 定纲指向谋全局—— “我们必须把人民政协制度坚持好、把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好” 初春三月,繁花吐蕊,万象更新。 2024年3月6日下午,北京友谊宾馆聚英厅群贤毕集。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总书记步入会场,亲切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 “十几年来,每年同政协委员一起见面座谈。”总书记深情地说。 从科技体制改革到构建新发展格局,从粮食安全到生态环境保护,从教育医疗到社保体系,从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每次全国政协全体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都会深入界别小组,同委员们共商国是。 殷殷关怀、谆谆嘱托,凝聚人心、振奋力量。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高瞻远瞩、举旗定向,引领人民政协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持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不断推动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2019年9月20日,全国政协礼堂,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隆重召开。 以中共中央名义召开政协工作会议,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人民政协历史上是第一次。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进行的伟大创造。”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把握时代大势,极大鼓舞了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推动人民政协事业创新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统一战线政策100周年之际出席中央统战工作会议,部署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深入边疆民族地区考察,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亲切会见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代表,指引广大华侨华人为民族复兴献智出力;多次就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民政协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为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指明方向,提供根本遵循。 以上率下,示范引领。 2012年12月25日9时10分许,两辆中巴车驶进九三学社中央机关,习近平总书记从车上健步走下。 12月24日至25日,在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顺利实现新老交替不久,总书记即冒着零下10多摄氏度的严寒,一一登门走访8个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 习近平总书记同每一位同志紧紧握手,深情回顾同民主党派老一代领导人交往的情景;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座谈,共商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大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虚心公听,言无逆逊,唯是之从。’这是执政党应有的胸襟。‘凡议国事,惟论是非,不徇好恶。’这是参政党应有的担当。” 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坦诚交流,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诚挚问候,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畅叙友情……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推动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和多党合作展现新气象、迈出新步伐。 这是不断完善的顶层设计“全景图”——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提出“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 中共十九大强调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发挥人民政协作为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的效能,“完善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制度,丰富协商形式,健全协商规则,优化界别设置”; 中共二十大指出,“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等功能建设,提高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水平”;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从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的高度,就健全协商民主机制作出部署,提出“加强人民政协反映社情民意、联系群众、服务人民机制建设”等改革任务。 这是愈加明晰的创新发展“指南针”—— 恪守根本原则,强调“人民政协事业要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就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明确性质定位,提出“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 突出特色优势,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我国有根、有源、有生命力,“丰富了民主的形式、拓展了民主的渠道、加深了民主的内涵”; 秉承人民至上,要求“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民生改善作为重要着力点,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 ………… 一系列重要论断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人民政协、怎样推进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重大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的高度,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政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思想之旗领航向,壮阔事业铸新篇。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人民政协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积极投身新时代新征程的伟大实践,不断焕发旺盛生机活力。 建言资政促发展—— “要发挥好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行职能全过程” “‘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 2014年9月21日,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通过民主集中制的办法,广开言路,博采众谋”。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着眼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引领人民政协以改革思维、创新理念、务实举措大力加强协商民主建设,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将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协商民主内容更加丰富——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在实践中丰富协商内容”,明确“鼓励各级政协根据形势发展,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结合实际丰富协商内容,拓宽协商范围”。 紧扣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契合决策需要、反映群众意愿,人民政协精心选择协商议题,协商范围由过去主要集中在经济和社会领域,拓展到涵盖“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各个方面。 十二届全国政协以来,探索形成通过制定年度协商计划确定重点协商议题的办法,在广泛征求意见、与党政部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提出重点协商议题建议,形成协商计划草案,报请中共中央同意后实施。 如今,大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小到物业管理、推进垃圾分类等,都能在政协开展协商,全方位助力科学民主决策。 协商议政形式更加多元—— 2024年4月26日,全国政协“深化人工智能多场景应用,提升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远程协商会召开。 会议现场用于远程连线的大屏幕上,实时传输着湖南衡阳市一条道路上自动驾驶汽车路测的画面,蘑菇车联创始人兼CEO朱磊为委员们实地讲解。 远程协商,令空间不再成为障碍,成为新时代人民政协与时俱进丰富协商议政形式的生动写照。 从创立双周协商座谈会到探索举办远程协商会;从优化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程序到增加召开专题协商会频次;从规范界别协商会到设立专家协商会…… 历经10余年探索创新,全国政协形成以全体会议为龙头,以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和专题协商会为重点,以双周协商座谈会、远程协商会、专家协商会、对口协商会、提案办理协商会等为常态的协商议政格局,不断提高深度协商质量和水平。 协商制度体系更加完善—— “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中共中央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全国政协持续贯彻落实,进一步明确协商什么、与谁协商、怎样协商、协商成果如何运用,构建权责清晰、程序规范、关系顺畅、运行有效的协商民主制度体系。 适应新形势,作出新规范,推动新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四梁八柱”日益健全,更加有制可依、有规可守、有章可循、有序可遵。 “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 2018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强调要“参政参到要点上,议政议到关键处,努力在会协商、善议政上取得实效”。 新时代以来,一项项火热的民主实践、一种种创新的民主形式,人民政协着力“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度、言之有物”,持续提升协商民主的科学性、有效性。 ——突出一个“深”字。 锚定科技体制改革协商议政,十二届全国政协围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十三届全国政协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举办专题协商会,十四届全国政协围绕“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 聚焦黑土地问题开展民主监督,2021年重点调研黑土地退化情况,2022年关注保护投入、资金使用管理和黑土耕地水土流失治理问题,2023年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贯彻落实,2024年侧重强化科技支撑保护黑土地; 围绕重大决策部署深入研究,2023年,开展跨专委会、跨界别的重大专项课题调研,由全国政协主要领导同志点题、主席会议成员率队,紧扣“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推进新污染物治理”“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3个主题,提出有价值的对策措施,报中共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和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 根深,方能叶茂。新时代人民政协坚持深度建言、持续助力,步步推进、久久为功。 ——紧扣一个“专”字。 2023年3月,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上,新增设的环境资源界别首次亮相。 次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联组会,强调“广大环境资源界人士发挥专业优势,在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回顾一年来的履职,环境资源界委员们结合专业特长,聚焦生态环境保护、美丽中国建设领域相关问题建言献策,共提交提案160余件,报送社情民意信息200余条。 揽八方之俊杰,集各界之精英。 人民政协积极创新、主动作为,建言资政更加建之有方、言之有理、资之有效,专门协商机构更加“专”出特色、“专”出质量、“专”出水平。 ——践行一个“实”字。 “今天召开座谈会,就是想当面听一听大家的意见和建议。” 2024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对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稿的意见和建议。 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认真记录、不时插话,同大家深入交流。会议结束时,总书记叮咛:“今天的座谈会后,大家可以继续深入思考和研究,把各领域值得关注的情况和各方面反映较为集中的意见建议汇集起来,及时向中共中央反映,为开好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积极贡献。” “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要敢于讲真话、讲诤言,及时反映真实情况,勇于提出建议和批评,帮助查找不足、解决问题,推动各项改革发展举措落到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引领广大政协委员“真诚协商、务实协商,道实情、建良言”,努力从关注“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向“做出了什么效果”转变,推动协商议政提质增效。 商以求同,协以成事。 人民政协以高水平协商助推高质量民主,以高质量民主助力高效能治理,推动人民民主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注入新动力,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新贡献。 万众一心向未来—— “更好地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汇聚智慧和力量” 2023年12月29日上午,全国政协礼堂三楼大厅灯光璀璨、气氛热烈。 五角星、齿轮、麦穗、地图与四面红旗交相辉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高悬在会场上方,映照着人民政协的如磐初心。 “画好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最大同心圆,以团结凝聚力量,以奋斗铸就伟业,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壮美华章!”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吹响了把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号角。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行至关键一程。 越是接近目标,越是形势复杂,越是任务艰巨,越要大力推进人民政协工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聚人心、添助力、增合力。 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政协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推动中共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 不久后,全国政协就“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主题赴广东惠州、东莞、深圳等地调研,连开三场座谈会了解金融发展情况。2024年全国政协首场双周协商座谈会,再次聚焦这一主题。 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谋划,在大局下行动。 十四届全国政协各类协商会议、议政活动之前都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中共中央有关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寓思想政治引领于协商议政之中。 2023年,是全面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国政协党组会议、主席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19次、182篇;召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会35次,覆盖全部34个界别。 把准政治方向,坚守政治原则,履行政治责任。 2023年,全国政协开展17次视察、考察,委员202人次参加。委员们真切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2024年3月28日,全国政协办公厅召开2024年第一季度理论研讨会,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研讨交流,以理论上的清醒筑牢政治上的坚定,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 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人民政协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在履职行动上、体现在工作成效中。 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委员为国履职、为民尽责,全面提升能力素养—— 这是一份“五彩斑斓”的提案草稿:红色、蓝色、黄色、绿色、紫色……A4纸上,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巩富文划了又划、改了又改,每次改动都用不同颜色标注。 政协提案不在多而在精。短短1000余字的提案,巩富文先后主持了10余场专题论证会,来来回回修改了100多遍。精益求精,始终是他对自己的履职要求。 “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习近平总书记用18个字精准概括政协委员的行为准则。 2023年5月30日,全国政协和机关举办十四届全国政协新任委员学习研讨班,由全国政协主席会议成员讲课。 为期三天的研讨班,成为鲜活的“履职通识课”,引导政协委员全面提升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推进委员队伍建设。 提升能力本领,昂扬奋斗精神。 “到基层去、到学校去、到社区去、到农村去、到欠发达地区去、到广大公众身边去……” 十四届全国政协部署开展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号召全国政协委员发挥自身特长和优势,聚焦民生、面向全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一场场科学讲堂,一项项专项活动,一次次排忧解难……广大委员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更好把报国之志、为民之心和履职之能结合起来,矢志奋进展现政协委员的新担当。 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政协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共襄盛举推动伟大事业再创新辉煌—— 2023年3月5日下午3时,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举行记者会。 面向中外记者,新一届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主席集体亮相,表示要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继承和发扬工商联优良传统,同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肝胆相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 人民政协不断丰富平台载体,加强团结联谊,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推动形成海内外中华儿女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1949年9月,中南海怀仁堂。 雄壮凯歌声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胜利召开。一切爱国民主力量济济一堂、深情相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同开启协商建国、共创伟业的新纪元。 毛泽东同志在开幕词中豪迈地说:“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众星拱北,万水朝东。 “只有全体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不断夺取新的更大胜利。”习近平总书记的郑重宣示,字字铿锵、力若千钧。 东风浩荡征帆劲,大潮奔涌奋楫先。 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人民政协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同心同德、自信自强,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昂首阔步、一往无前! (新华社北京9月19日电 新华社记者丁小溪、范思翔、王明玉)
新华社
2024-09-20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 安庆市政协举行发展历程展馆开馆暨和美乡村主题书画摄影展开展仪式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 安庆市政协举行发展历程展馆开馆暨和美乡村主题书画摄影展开展仪式
9月19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安庆市政协发展历程展馆开馆暨和美乡村主题书画摄影展开展仪式在安庆博物馆举行。省政协副主席、市委书记张祥安,市政协主席章松出席并为安庆市政协发展历程展馆揭牌。市领导王爱武、耿延强、徐雄、王赵春、朱菊云、尹志军、杨林、程玉梅、徐岩,市政协秘书长江兴代出席。市政协副主席王晓辉主持仪式。 章松在仪式上致辞。他说,75年来,在中共安庆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安庆市政协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牢把握团结、民主两大主题,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积极投身建设新中国、探索改革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在与时代同发展、与祖国共奋进的道路上,展现政协智慧力量,建立了永载史册的功绩。市政协发展历程展馆的建成开馆,为我市新增了一个展示协商民主安庆实践的重要窗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载体、开展统一战线教育的重要基地、密切联系界别群众的重要平台,对铭记历史、服务当下、启迪未来必将起到积极作用。我们将充分发挥展馆“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社会功能,教育引导全体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同心同德、聚智汇力,锚定“在全省政协有声有色有位置”目标,努力实现建言资政有新气象、凝聚共识有新作为、履职为民有新成效,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庆贡献新的智慧和力量。 据了解,市政协发展历程展馆以时间为轴,展出照片近300幅、实物近100件,集收藏、研究、展示、交流于一体,集中展现了历届市政协的光辉历程和精彩履职。 当天,“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安庆市和美乡村主题书画摄影展也正式开展。该展以我市2023年度26个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为题材,展出书画摄影作品282幅,多角度、深层次展现了乡村振兴取得的丰硕成果。 (全媒体记者/江月)
秘书科
2024-09-19
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守正创新推动提案工作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守正创新推动提案工作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新征程上,政协提案工作要守正创新、真抓实干,不断推动提案工作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政协提案伴随人民政协和新中国的诞生而产生。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始,广大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有关人民团体、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通过提案履行职能,建言献策,截至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全国政协累计收到提案17万余件。经过近75年的发展,提案已经成为履行人民政协职能、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重要方式,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载体,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协助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渠道。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提案工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至1954年12月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期间,这一时期是提案工作的奠基与开创阶段。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期间,收到14件提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中国缔造者就人民政协的共同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领导、人民政协的性质和任务及工作方针等提出独创性的重要思想。 人民政协历史上第一件提案,是第一届全体会议期间由郭沫若等提出的《请以大会名义急电联合国否认国民党反动政府代表案》。这一事关国家主权和国际地位的重要提案,获得了全体代表的一致通过,交由人民政府执行。其作用和影响在新中国的发展历史和人民政协的历史上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在这次会议上,中国致公党以本党派名义提出的《由中央人民政府研究和实行护侨政策案》,是人民政协历史上第一件党派提案。 第一届全国政协期间,毛泽东担任主席。全国政协共收到提案193件。这些提案内容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巩固新生人民政权而斗争、推动土地制度改革和其他民主改革、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迅速恢复遭受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实现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活跃国家政治生活、调整统一战线内部关系、扩大国际交往等,为巩固新生人民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提案工作 政协第二、三、四届全国委员会期间,这一时期是提案工作的探索阶段。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结束,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和民主协商机构,继续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这一时期,全国政协共收到提案1300多件,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各方面人士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高度热情和积极性。提案中的许多意见建议被党和政府决策采纳,对实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贯彻执行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加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随着人民政协制度的不断完善,提案工作制度建设也不断推进。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以下简称《政协章程》)颁布实施。《政协章程》对人民政协的性质、任务和共同遵守的准则以及各项组织原则作出明确规定。1960年3月,全国政协三届二次会议提案审查委员会制定了《提案审查委员会工作方案》,这是第一次针对提案审查工作加以规范。全国政协全体会议期间制定有关提案工作方案的有效做法,一直延续至今,并随着提案工作的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和完善。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提案工作 政协五至十一届全国委员会期间,这一时期是提案工作从恢复发展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 在此期间,全国政协共收到提案10万余件。其中产生了一些社会影响很大的提案。比如,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方明等19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出《为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造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建议恢复教师节案》,中宣部、教育部高度重视,向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报送了《关于建立“教师节”的报告》。经多方持续推动,1985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建立教师节的议案,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有力促进了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尚。再如,关于三峡工程的系列提案。1985年4月,在全国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上百位政协委员提出十余件提案,建议充分论证三峡工程各方案。1985年5月开始,全国政协组织委员先后三次对三峡进行视察,视察报告中的意见建议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工程论证更加充分,考虑更加周全,方案更加科学,确保了后期三峡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政协的视察报告、相关提案现今存放在三峡博物馆。 这一时期,提案工作制度机制不断完善,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道路。1991年1月,全国政协七届常委会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此后历经数次修订完善,为提案工作制度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自九届三次会议开始,在政协全体会议开幕会上由一位全国政协副主席代表常委会作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成为政协全体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2012年4月,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的意见》,文件对做好新形势下的政协提案办理工作作出部署,标志着政协提案办理制度化建设迈进了新的阶段,对提案工作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提案工作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加强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就政协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深刻阐明人民政协性质定位、使命任务、履职要求,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人民政协、怎样推进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等重大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召开中央政协工作会议,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特别是关于提案不在多而在精等重要指示,为做好新时代政协提案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提案工作迈向了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阶段。 全国政协贯彻落实提案不在多而在精的重要要求,就推进提案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提案工作不断在发展中创新。第一,更加突出提案工作在政协工作中的全局性作用。十四届全国政协以来,王沪宁主席在多个场合多次就提案工作作出指示批示,分别与提案委员会负责同志和提案委员会办公室干部座谈,听取汇报并提出工作要求,强调要着力推动提案工作上水平、上台阶,注重在提高提案质量、增强办理实效、强化督办协商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高提案精准度和含金量。第二,更加重视提案质量。引导委员树立不调查研究不提提案、注重质量不比数量的理念,聚焦“国之大者”和民之关切,集中精力提出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高质量提案。严格提案立案标准,建立重点提案遴选与督办、优秀提案和年度好提案评选机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第三,深化提案办理协商。制定协商办法,规范提案提出、立案审查、提案交办、重点提案督办、成果反馈等各个环节的协商,推动各承办单位把协商作为提案办理的必经环节,通过协商推动问题解决、增进各方共识。第四,加大重点提案督办力度。建立全国政协主席会议审定重点提案选题和督办方式、主席会议成员牵头督办重点提案、主席会议听取年度重点提案督办情况汇报机制,以视察、调研、提案办理协商会、走访提案承办单位、报送重要提案摘报或专报等方式,为提案者和提案承办单位搭建多样化协商平台,推动重点提案重点研究、重点办理、重点落实,以点带面提高提案办理工作整体水平。第五,着力完善工作机制。深化提案工作规律性认识,以政协章程为依据,形成了以提案工作条例为主干、若干专项规定相配套的制度体系。2023年,第六次修订《提案工作条例》,修订后的条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对人民政协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将2018年以来提案工作的实践经验和创新做法以制度形式予以规范。定期走访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走访提案承办单位,充分发挥提案工作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新时代新征程上,政协提案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系统总结工作经验,深化提案工作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上,守正创新、真抓实干,不断推动提案工作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能力。人民政协是政治组织,旗帜鲜明讲政治是人民政协的根本要求。提案工作作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和途径,做好提案工作关系到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关系到人民政协凝聚共识、增进团结的实际成效,关系到人民政协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完成好党中央交办的任务。对于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意义重大。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把坚持和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原则摆在提案工作的第一位。 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提案工作的重要指示落到实处,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体现在提案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切实把准正确政治方向。着力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从讲政治的高度对待每一件提案、每一项工作,在提案审查、分办、交办、督办、表彰、宣传等各环节严把政治关。落实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健全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的机制要求,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中心环节,紧扣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和工作全局,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使提案工作更加体现党中央要求,体现人民呼声。 (二)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质量至上。质量是提案的生命,决定着提案工作的成效。一件高质量的提案,需要达到提出问题聚焦、反映情况准确、分析问题深入、提出建议具体、提案撰写规范的基本要求。在提案工作各个环节,都要紧紧扭住质量这个核心,向质量聚焦、向质量发力。 始终在“精准”上下功夫,提案者坚持把实现中共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作为履职方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注重摸清情况、找准症结、提好建议,使提出的提案有的放矢、言之有策。始终在“求实”上见水平,坚持注重质量不比数量。严把立案质量关,不搞凡提必立,确保立案提案符合实际、可办可行。坚持实事求是,做得到的负责任地办理,暂时做不到的直截了当给予答复,阐明理由、沟通情况,做到同题共答、推动工作。始终在“协商”上有实招,健全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落实机制,注重办前了解提案意图、办中商讨解决办法、办后及时反馈意见。 (三)着力加强专业引导和履职服务。积极创造条件,加强专业引导,帮助委员提出高质量提案,进一步提升委员通过提案履职的获得感。 加强知情明政服务,通过召开情况通报会、党派通气会、发布提案参考选题,组织开展走访承办单位等形式,使委员更好地围绕“国之大者”和民之关切提出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提案。加强工作协同,完善提案审查、分办、办理协商和重点提案遴选与督办、成果转化、宣传报道等工作规范,提升提案工作整体水平。注重跟进督办,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机制要求,增加重点提案中监督性提案的比重,切实提升提案监督实效,健全跟踪督办长效机制,建立督办清单台账,对于需要长期跟踪的重点提案,一年接着一年督,努力督出质量、督出成效。 我们还创新开展了两项工作。一是开展非重点提案督办工作,制定全国政协专门委员会参与并做好提案工作的方案,探索建立各专门委员会负责同志牵头督办非重点提案的工作机制。二是进一步完善提案各流程向提案者反馈机制,在提案提出、审查、办理各环节都给提案者回应。对于联名提案,给所有联名的委员逐一转送复文,进一步提升提案者通过提案履职尽责的荣誉感。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提案工作中不断探索健全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的机制,充分发挥提案在人民政协工作中的全局性作用,努力推动新时代人民政协提案工作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
中国政协杂志
2024-09-19
周恩来与人民政协文史资料工作
周恩来与人民政协文史资料工作
文史资料工作是人民政协的一项经常性履职活动,具有鲜明的政协特色和统战特色。这项工作是周恩来同志担任全国政协主席期间亲自倡导并培育起来的。在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之际,回顾周恩来同志关于人民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思想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积极意义。 把知识和经验留给后代 1959年4月29日,政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闭幕。周恩来连任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当天下午,全国政协举行茶话会,招待来自各地的三百多位60岁以上的政协委员。因此,这次茶话会也叫“敬老会”。 在茶话会上,周恩来发表了重要讲话,倡导在座的委员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留下来,作为对社会的贡献。由此开启了人民政协文史资料工作。 在这篇讲话中,关于开展文史资料工作,周恩来谈了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开展文史资料工作的紧迫性。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60岁以上的委员383人,占全体委员三分之一还多。按照自然规律,人满了60岁,今后的日子总是比中青年人少一点。周恩来希望:“过了60岁的委员都能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留下来,作为对社会的贡献。”他说这是从已故京剧大师程砚秋身上得到的启示。程砚秋是我国著名京剧演员,京剧程派艺术的创始人,担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等职务。周恩来不仅关心程派艺术的传承发展,还主动和贺龙一起担任程砚秋的入党介绍人。1957年11月,在程砚秋正式入党一个月之际,周恩来专门抄录自己在程砚秋入党志愿书上所写的介绍人评价给他,希望他今后与劳动群众相结合,克服个人主义,热心传授和推广自己艺术上的成就,发扬为劳动人民服务的精神。 不幸的是,正当程砚秋努力学习,在政治上和作风上有很大进步、在推动京剧改革上有所突破时,却因突发疾病逝世。周恩来感慨道:“在旧社会,他是孤身奋斗出来的,养成了洁身自好的习气,不大收徒弟。因此他的唱腔也就流传不广。解放以后,我曾劝他收徒弟。今年纪念他逝世一周年时,算了一下,他的徒弟不过十几个。程派唱腔又难学,徒弟们还没有学得好,他就去世了,录下来的唱片也不多。从这个问题联想到,凡有一技之长的老年人,总是多给社会留下一些东西好。” 程砚秋的突然辞世,让周恩来更加感受到“人亡史佚”的现实急迫性。当时距新中国成立已经十年了。“如果不抓紧,有些史料就收集不到了。”“五四运动距今才四十年,那时候的事情现在的青年们已经不大了解了,对甲午战争、戊戌变法的情况他们就更不熟悉了。”周恩来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提出,要抓紧做好文史资料的抢救工作。 二是政协具有优势。人民政协人才荟萃。政协委员都是来自方方面面的代表性人物。就出席当天会议的委员来说,按年龄排序,就有沈钧儒、陈叔通、仇鳌、章士钊、马寅初、康同璧、谢无量、李济深、任鸿隽、朱蕴山、载涛、翁文灏、许德珩、陈望道、范文澜、梁漱溟、梅兰芳、胡厥文、冯友兰、金岳霖等人。这些政协委员,人生阅历极其丰富,他们有的是过去的军政要人,有的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有的是各方面的代表人士。他们或在动荡时局中亲身经历过重大历史事件,亲身接触过重要历史人物;或在历史科技文化艺术或其他方面有专门研究。当然,他们有的担任具体部门的工作,时间可能太紧张,难以专注撰写文史资料。有的年老体弱,没有具体工作岗位,但都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周恩来希望他们将自己掌握的一技之长,掌握的一部分历史遗产贡献出来。“如果自己不能动笔,可以带徒弟写点东西。” 三是征集范围。周恩来认为,“戊戌以来是中国社会变动极大的时期,有关这个时期的历史资料要从各方面记载下来”。从1898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社会先后经历了晚清、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和新中国四个历史阶段。这期间,中国人民经历了百年来未有之大动荡、大变革。重大事件层出不穷,历史人物纷至沓来,有必要把它们的史料文献记录下来,起到存史、资政的作用。周恩来指出: 现在当然首先要研究现实问题,反映新的情况,但对过去的东西也需要研究,新的东西总是从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过去编的府志、县志,保留了许多有用的史料。收集旧社会的典型事迹也很有价值,如近百年来有代表性的人物、家庭和家族的情况就值得研究,看看他们是如何产生、发展和衰亡的。那些典型人物,他们所代表的那个社会虽然灭亡了,有的本人也死亡了,但事迹可以作为史料记载下来。我国大小凉山有过半奴隶制,现在已经进行了民主改革。西藏是农奴制,再过几年也要改革的。有些东西不赶快记载下来就会消失。从最落后的到最先进的都要记载下来。要勇于暴露旧的东西,五四时代就提倡叛逆精神。一个人的转变不是偶然的。我如果有时间,也愿意写点东西暴露自己的封建家庭。对袁世凯我不熟悉,谁要写蒋介石的历史,我还可以供给一些资料,两次国共合作我和他来往不少。暴露旧的东西,使后人知道老根子,这样就不会割断历史。 四是明确要求。在具体内容上,周恩来提出要广征博采。他说,写东西不一定只限于文化史。搞军事的,可以写军事史,如从八旗、绿营、湘军、淮军、新军一直到国民党军队的发展史。工商业者,可以写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也可以写其中的一个行业,如银行、纺织业等。其他如政治史、经济史、外交史也都可以写。在组织机构上,周恩来提出要专职专责。他指示:“全国政协要开常委会,成立工作组,其中有收集历史资料的组。各位委员回去,可以利用地方政协和文史馆两个机构做这项工作。”在时间要求上,周恩来认为要从容一点。不要规定一个月写多少字,有精力的时候可以多做些。“有些朋友的观点不一定正确,那可以共同研究,但先要把史料记载下来。” 建立文史资料工作机构 1959年5月12日,全国政协召开第三届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会前,周恩来主持预备会。会议讨论决定把政协收集的历史资料定名为文史资料。在讨论新机构名称时,有人提议为“历史资料委员会”,但感觉不是太好。最后周恩来亲自定名为“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全国政协常委会通过了成立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的决定,并通过了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全国政协常委、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担任主任委员,李根源、王世英、杨东莼、申伯纯、顾颉刚担任副主任委员,章士钊、王伯祥等40人担任委员。 7月20日,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举行成立大会。对于撰写原则,范文澜在会上发言说:“本会撰写历史资料,因为撰写人条件特别优越,应该比孔夫子写《春秋》提高一步……写什么?据我个人的看法,就是以写所知为主,以写所见所闻为辅,以求达到写出真实史料的目的。”他解释道:“所知是指行而知之的知,亲身参加某件事情,知道这件事情的真实内容,经过分析综合,掌握了事件的本质和发展过程,这样的知才是真知。”范文澜提出的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写“所知、所见、所闻”,与周恩来在茶话会上讲话中的思想一脉相承。这些后来被概括成“亲历、亲见、亲闻”,简称“三亲”。 会议通过了《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工作办法》和《关于文史资料处理暂行办法》。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工作办法规定,委员会的任务是“计划、组织和推动全国委员会的委员和有关人士对于我国的近代史资料进行搜集、撰写和研究工作”。征集时限“以清末到全国解放前这一时期为主”,内容包括:“1.主要是军事、政治和外交的资料;2.有关经济、文化、社会和华侨的资料;3.其他有关的历史资料和文物。”文件提出:文史资料“由亲身参加或与闻有关历史事件的人撰述,用回忆录的形式或其他形式皆可。”撰写资料“可以不拘观点、不拘体裁”,但“撰写的事实和内容必须真实、具体”。 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设立北洋、军事、政治、经济等业务组和作为办事机构的文史办公室。随后,各级地方政协陆续成立相应工作机构。 为了更好地保存文史资料稿件,推动文史资料征集工作,1960年1月全国政协开始不定期编辑《文史资料选辑》(内部发行)。选辑发刊词提出:“我们征集和编印稿件所要求的,是第一手的真实的历史资料,也就是作者根据他们的亲身经历和见闻所写的具有历史价值的资料。”发刊词提出了政协文史资料工作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多说并存”。文中说:“我们所要求于作者的,只是真实和具体的事实,主要在于作者把亲身经历过的和亲自闻见的史实毫无顾虑地、如实地反映出来……对于同一历史事实而所述有出入的,也可以各存其是,不必强求一致。即使某些资料内容同已有的文献记载互有参差,但只要是真实的,是亲身经历过的和亲身闻见的,也可以从不同角度上反映历史的某些侧面,从而也是具有一定的资料价值的。” 有了机构,有了阵地,人民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开展起来。不到一年时间,就征集各类稿件200余万字。4月,周恩来在全国政协三届二次会议闭幕会讲话时谈到此事说:“自去年提倡收集历史资料以来,写了几百万字,这是一个伟大的成绩,陈叔老的报告也写上了嘛。当然我们还要努力,我们有生之日都要为我们社会主义社会尽一份力,把自己知道的,不一定看得都对,写出来,供后人研究、批评。蚕吐丝,蜂酿蜜,总是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鼓励特赦战犯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 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最高人民法院首批特赦了包括溥仪、杜聿明等在内的伪满洲国和原国民党战犯(此后又进行了6次特赦)。1960年1月26日,周恩来在政协会议室接见溥仪及其家人,商谈溥仪的工作和学习改造问题。在谈到溥仪撰写的自传《我的前半生》这本书时,周恩来说:“你写的东西有价值,作为未定稿,用四号字印出来后你再改,改得比较完善一些。这是旧社会的一面镜子。旧社会结束了,你也转变成了新人。这本书改好了,就站得住了。后代的人也会说,最后一代皇帝给共产党改造好了。”溥仪满怀信心地表示:“我一定不辜负毛主席和总理的期望。” 1961年2月,根据周恩来的指示,首批被特赦战犯溥仪、杜聿明等七人一律聘为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十几天后的2月21日,周恩来和陈毅共同接见第二批特赦战犯时,勉励他们放下思想包袱写回忆录,表示:“只要能如实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就是为编写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素材,这就是对人民、对祖国做了有益的事情。” 同月,全国政协设立文史专员室。全国政协文史专员室行政关系隶属于全国政协办公厅,业务上接受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的指导。文史专员的主要职责为:撰写“三亲”(亲历、亲见、亲闻)历史资料;向各界人士征集历史资料;审阅来稿;参与编辑出版文史读物。 此后,每批特赦人员除自愿到外地者,留在北京的大都被聘任为全国政协文史专员。1962年至1975年,陆续安排了溥杰、范汉杰、罗历戎、李以劻、董益三、沈醉、廖耀湘、杜建时、康泽、方靖、李佩青、牟中珩、赵子立、黄维、文强等特赦人员。 这些人物经历复杂,都曾属于周恩来所说的一个时代的“典型人物”。如溥仪是清朝的末代皇帝、伪满皇帝,溥杰是末代的亲王,杜聿明是淮海战役中统帅大军的国民党中将、兵团司令,宋希濂是国民党川湘鄂绥靖公署的中将主任,杜建时是国民党天津市市长,廖耀湘是国民党第九兵团司令,康泽是国民党复兴社十三太保之一的特务头子,郑庭笈是国民党四十九军军长,沈醉是国民党保密局云南站少将站长。 这样一批中国近现代历史重大事件的亲历者,他们所写出来的文史资料必然有与众不同的视角和价值。比如,爱新觉罗·溥杰主要负责审阅全国各地投向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的稿件。他根据自己特殊经历,确定稿件价值,核实内容,提出阅稿意见。 这批文史专员还具有较强的社会代表性,在促进祖国统一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溥仪从1961年初任文史专员后,多次接受来自世界各国外宾的访问,介绍自己的亲身经历、改造过程及特赦后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许多外宾在访问后,称赞中国共产党把一个“末代皇帝”改造成为新人,是一个人间奇迹。 文史资料“要存真,要实事求是” 撰写文史资料提倡多说并存,但前提是“真实的”。随着文史资料陆续结集出版,文稿质量问题日益引起周恩来的关注。1965年3月18日,周恩来在主持全国政协四届常委会第一次会议时,结合他阅读文史资料选辑的情况,严肃地指出: 文史资料的工作方向要对头,要存真,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并不容易……不是任何稿子来了,不加分析,不加选择。当然,我也不主张大改。不合适的,可退回请他改写;事实有出入的,可请几位有关的人一起谈谈。如果坚持不改,就保存起来,不给他发表嘛!总之,要研究,要选择,文史资料委员会的名称就有“研究”二字嘛! 文史资料要搞好,这对以后研究历史有帮助。不要哗众取宠,故作惊人之笔。最近好像好了一点,我看了一篇,就不错。讲的是袁世凯挟制熊希龄(字秉三)解散国民党的经过。熊希龄是袁世凯时代的所谓第一流人才,是内阁总理。他在承德的避暑山庄(是清朝廷的行宫),盗了一些古物,送给了姜桂题。姜是袁世凯的人,向袁世凯密报了,袁世凯就派许世英暗查此事。许向袁作了报告,果有此事,就写了材料呈报袁世凯。有一天袁世凯约熊希龄到总统府,熊刚到,就有外交使节来见袁,这是事先安排好的,袁就先去会外宾,叫熊到他的办公室稍候。熊到袁办公室,空无一人,只见办公桌上放着调查避暑山庄窃宝案的报告。熊一看,面色苍白。袁世凯进来,看见熊的神态,故意表示关怀地问他:你的脸色为什么这么不好看呀!接着就讲国民党怎么不好,我的意见必须立即解散国民党,取消国民党的议员资格,你看怎么样?熊当时内心惶恐万分,只好听从袁的摆布。袁马上就把已经准备好的大总统命令取来,熊希龄即签了字。熊一签字,袁世凯就传令在邻室等候的阁员进来,在上面签名副署。这就是袁世凯挟制他的第一流人物内阁总理熊希龄的经过。这可以教育我们的青年认识中国的封建政治。 在此次讲话中,周恩来再次强调政协文史资料的作用。他说:我们收集文史资料,就是要我们的同辈把遭遇写出来。研究文史资料要有个方向,要用历史知识教育启发后代。正面反面都要很好分析……如熊希龄的事,我看后就记得很清楚,用反面的政治史料提醒我们。文史资料对研究历史、教育青年有好处。 自文史资料工作开创以来,周恩来多次对文史资料的作用作出阐述。后来人们将周恩来关于文史资料工作的功能概括为“存史、资政、团结、育人”。 为总结工作,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分别于1962年12月、1966年2月,在北京召开第一次、第二次文史资料工作会议。第一次会议明确以周恩来号召作为指导文史资料全部工作的总方针。会议肯定了各级政协开创文史资料工作以来取得的良好态势,指出:“经过各级政协组织的共同努力,在三年多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摸索出了一条前进的道路,具体体现了周恩来主席的号召,开创了一项历史上从所未有的新型的史料工作。”会议研究了《关于文史资料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这两次会议基本确立了人民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方法,形成了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完整体系。 在“文革”前的几年间,各级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蓬勃开展。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辑》从1960年1月第1辑内部出版发行,到1966年5月,共征集史料1亿多字,出版《文史资料选辑》55辑(计493篇,约860万字);1961年,为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全国政协征集编印了《辛亥革命回忆录》6辑(约250万字)。这些文史资料,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甚至一时“洛阳纸贵”。此外,各级政协还留存大量珍贵手稿。这些为改革开放后文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人民政协报
2024-09-19
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
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
“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服务人民,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治国理政、管理社会。” “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的重大工作和重大决策必须识民情、接地气。”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我们能够实行和发展协商民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人民政协要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民生改善作为重要着力点,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抓住民生领域实际问题做好工作,协助党和政府增进人民福祉。”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和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作出一系列重大论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新时代人民政协更好履职尽责、服务为民提供了根本遵循。 人民政协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积极践行人民政协为人民的理念,把握人民意愿、反映群众诉求、拓宽民主渠道,丰富履职形式,开展一系列协商议政活动,着力助推保障和改善民生,助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让人民真切感受到政协离自己很近、政协委员就在身边。 》》》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改革,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 “我们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中共十八大后,我提出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将其落实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全过程各方面。”今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和专家座谈会上的一席话,掷地有声。 新时代波澜壮阔的改革实践中,“人民至上”是始终不变的鲜明底色。 人民政协自成立之日起便深深地镌刻着“人民”二字,始终坚持履职为民、服务群众。政协委员作为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由各方面郑重协商产生,代表各界群众参与国是。政协委员来自人民——他们在人民群众中生活、工作、履职,对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有着深刻的了解与认知,履职为民是政协委员的职责与使命。 职责所在,义不容辞;使命所系,必有担当。新时代人民政协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用力,久久为功,融入履职为民的各方面,推动转化为全体政协委员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全国政协坚持把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协商议政始终——与民生事业相关的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会、双周协商座谈会,都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摆在首要位置,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履职重点。 全国政协坚持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常态化、长期化——建立并坚持“第一议题”制度,举办新任委员学习研讨班、专门委员会主任会议暨学习研讨班、委员专题学习研讨班、各级政协干部专题培训班,广泛开展委员读书活动、加强理论学习研究,引导广大政协委员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同时,全国政协还注重把视察考察调研与学习相结合,引导政协委员从新时代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中,从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提升中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实践伟力。 2024年9月13日,全国政协召开“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双周协商座谈会,会议首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 “我国还有8500多万残疾人,他们的健康需要社会付出更多关爱和更大努力。” “要增强全社会残疾预防意识,重视残疾人健康,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全国政协服务助推残疾人事业发展明确了履职重点。与会委员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围绕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的重大部署积极建言献策。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其中一条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决定》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就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广大政协委员一致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准确把握《决定》的部署安排。认真履职尽责,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协商于民、协商为民,助推保障和改善民生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指出,“我们的人民群众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民生改善作为重要着力点,是新时代对人民政协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全国政协坚持履职为民、协商于民,紧扣民生领域重要问题开展视察考察调研。 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到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从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到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协同发展,从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到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从促进体教融合到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广大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急难愁盼,就是政协调研议政的重点所在。 “我是一名重度听力残疾人,是因为有了国家和社会的进步,有了融合教育的发展,我才有机会站到这里!”“被光照耀的我们,也能成为光照耀别人……如今,我站在全国政协的平台上履职建言,希望把更温暖的光带给他们。”在十四届全国政协第二十三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联执行理事会理事杨洋深情地讲述残疾学生对高质量教育的渴望,得到现场相关部委的积极回应。尽可能多地为残疾人“发声”,是杨洋不变的履职追求。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事关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后教育领域的重点问题。全国政协抓住当前这一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组织委员视察团围绕“推动校家社协同育人”赴广东各地深入调查研究,以期助力协同育人。 午后的阳光洒进教室,几个小脑袋随着老师的故事声左摇右晃,不时发出清脆的笑声;图书室里,义工家长们一边整理书籍,一边面带微笑听着孩子们的笑声。这是5月27日,全国政协委员视察团在珠海华发容闳幼儿园图书室看到的一幕令委员们感到欣慰。 这只是政协委员履职为民生动故事的一个例证。在深入基层的实地调研中,在真诚平等的协商交流中,人民政协把“国之大者”和民之关切融汇起来,用实际行动协助党和政府增进人民福祉。 翻开2023年全国政协的履职台账,里面记载的,是满满的“民生”—— 这一年,全国政协制定加强和改进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意见,收到各方面信息来稿43995篇,采用6010篇。编报各类信息刊物1063期,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门报送信息594期,各类议政建言成果收到批示578人次、反馈报告76个…… 这一年,修订后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公布施行,对重点提案督办、优秀提案的评选作出详细规定,提案内容是否是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成为重要指标。这一年,全国政协共收到提案5621件,立案4791件,其中绝大多数提案内容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在这一过程中,全国政协注重通过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创新形式、完善机制等方式,有效引导广大委员为国履职、为民尽责。 》》》在履职为民实践中彰显委员担当 “政协委员作为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由各方面郑重协商产生,代表各界群众参与国是、履行职责。这是荣誉,更是责任。” “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界别群众中多做雪中送炭、扶贫济困的工作,多做春风化雨、解疑释惑的工作,多做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中央政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政协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政协的优势在委员,潜力在委员,活力也在委员。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广大委员一直在行动—— 持续助力脱贫攻坚。广大政协委员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发挥各自专长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在产业脱贫、科技扶贫、智力扶贫、教育扶贫等方面作出努力和贡献; 全力以赴抗击疫情。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王辰、吴浩、胡豫、黄璐琦、朱同玉等委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众多企业家委员不计成本及时更换生产线,竭尽所能提供应急物资保障,不降薪、不裁员,为社会发展稳定做出重要贡献;更多委员发挥自身优势,投身科研攻关、捐钱捐物、复工复产当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倾情投入“服务为民”。2023年,全国政协创新开展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向广大委员发出倡议并搭建平台,积极回应民之关切、反映社情民意、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广泛凝聚共识,共开展2500余项相关活动。 ——创办“委员科学讲堂”,开展“科普万里行”活动。2023年9月15日上午,全国政协礼堂一楼大厅座无虚席。全国政协“委员科学讲堂”活动正式启动。在700余名听众的热烈掌声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副主席施一公走上“讲台”,开始了题为“生命科学之美”的首场讲座。此后,潘建伟、周忠和、武向平、唐旭东、朱松纯等全国政协委员相继赴各地参与讲座,行程上万公里…… ——聚焦经济社会热点,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深入地方和企业会诊把脉,摸准他们在就业、招工、民营企业融资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努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深入一线,就加强黑土地保护、建立新能源产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等,为基层想实招、提建议,坚定他们干事创业的信心。 ——紧扣“关键小事”,让百姓可感可及。帮助革命老区和欠发达地区群众解决发展资金不足、市场信息不畅、科技支撑不强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开展针对性支持帮扶。聚焦促进青年就业,开展“政协委员企业进校园促就业”活动,开展就业辅导、职业规划交流、结合企业发展需要吸纳青年实习和就业,助力稳岗拓岗政策落实。开展医卫、体育、文化、科技“下基层惠民生”等活动,服务民生福祉。黄宇光、敖虎山、杜洪印、曹君利、方向明等委员分别从北京、天津、徐州和杭州赶赴河北,给基层年轻的麻醉医生们讲课并进行业务指导。 ——面向群众宣讲政策,广泛凝聚共识。委员们走入地方、走入社区,结合“国之大者”和民之关切,与基层群众深入交流,生动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宣介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向不同行业群众解读政策举措。港澳地区委员走进港澳300多所校园,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内地发展变化。这些“服务为民”活动取得了提振信心、夯实共同思想基础的实效。 …… 广大政协委员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委员履职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各种方式走进群众中间,听民声、察民情、问民意,解民忧、暖民心、惠民生,把党的关怀送到千家万户。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重大原则之一,为人民政协更好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服务改革指明了履职方向。人民政协将发扬优良传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谱写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新篇章。
人民政协网
2024-09-19
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实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的作用
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实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的作用
政党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实现形式,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党制度,是由本国的历史传统、社会制度和具体实际决定的。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讨论时,首次提出了“新型政党制度”这一概念,并用“三个新就新在”精辟论述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新就新在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的弊端。 ——新就新在它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有效避免了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 ——新就新在它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囿于党派利益、阶级利益、区域和集团利益决策施政导致社会撕裂的弊端。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不仅符合当代中国实际,而且符合中华民族一贯倡导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传统文化,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 7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人民政协为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政协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民主党派以本党派名义在政协发表意见、提出建议的权利,广泛汇聚团结奋斗的智慧和力量,为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论述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多党合作事业,对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基础、文化渊源、特色优势和价值功能,指明了新时代多党合作事业的前进方向,为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始终坚守合作初心、携手同行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集中体现为“十个明确”: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明确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根本特征,要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明确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反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明确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有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明确民主党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无党派人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力量,要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明确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实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的作用;明确更好体现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效能的着力点是发挥好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积极作用;明确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我国政治格局稳定的重要制度保证;明确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论述,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规律,不断推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实践的理论升华和智慧结晶,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坚持和发展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崭新境界,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 回忆起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委员并与委员共商国是时的场景,民盟盟员、全国政协委员汪鹏飞依然记忆犹新,他感慨地说道:“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阐释深刻透彻,深刻把握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规律,是不断推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实践的理论升华。” 无党派人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也在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他表示:“对于人民政协这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来说,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论述,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新时代做好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结合起来学习贯彻,引导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新时代以来我国多党合作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更好体现这项制度的效能,着力点在发挥好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积极作用。 2021年6月,《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白皮书全面总结了长期以来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和成功经验,详细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开展政党协商、支持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开展民主监督、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国家政权中团结合作的生动实践,展现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鲜明特色和显著优势。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对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稿的意见和建议。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认真记录、不时插话,同大家深入交流…… 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坦诚交流,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诚挚问候……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引领新时代多党合作事业展现新气象、开创新局面。 “‘虚心公听,言无逆逊,唯是之从。’这是执政党应有的胸襟。‘凡议国事、惟论是非,不徇好恶。’这是参政党应有的担当。” 新时代以来,中共中央召开或委托有关部门召开政党协商会议,先后就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全会报告、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建议、国家领导人建议人选等重大问题同党外人士真诚协商、听取意见,确保重大问题决策更加科学、民主。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深入考察调研,围绕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围绕共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要议题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建议,其中许多被中共中央、国务院吸收,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作出了积极贡献。 2021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委托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就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开展民主监督。这是完成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后开展的新一轮专项民主监督。 2024年7月8日,畅通国内大循环调研协商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就有关民主党派中央开展的相关重点考察调研成果进行协商。 这些履职实践,正是发挥参政党优势作用的生动体现。 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为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议政建言、发挥作用,积极推动和实施智力支边、温暖工程、思源工程等活动,参与职业培训、兴教办学、捐资救灾、扶危济困等公益事业,积极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团结各自成员和所联系群众,反映意见诉求,重点就教育体制改革、医疗体制改革、美丽中国建设、促进就业创业、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发挥了桥梁纽带和凝聚共识作用。 2023年3月5日下午,人民大会堂三层金色大厅,在中共二十大后首次召开的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回答记者提问。 “70多年来,我们这个国家能够保持社会的长期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我们这个新型政党制度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民政协是实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政协要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更好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更好发挥党外人士作用”。 人民政协作为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在促进参加人民政协的各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推动我国多党合作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尊重和保障各民主党派以本党派名义在政协发表意见、提出建议的权利。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协商工作规则、专门委员会通则、重点提案遴选与督办办法、大会发言工作规则等制度文件中,全国政协对各民主党派以本党派名义在政协提出提案、大会发言、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做出机制性安排。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 其中,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积极通过政协提案建言献策、履职尽责,为战胜疫情贡献力量。例如,民革中央提交了《关于完善我国应急管理法律体系的提案》、民进中央提交了《关于完善网络教育体系提升重大疫情应对能力的提案》、农工党中央提交了《关于构建满足重大疫情防控与应急管理需求的现代化公共卫生治理体系的提案》、台盟中央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县级公立中医医院传染病防治体系建设的提案》……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及时将这些提案报送有关部门参考,有的被中央领导同志批示,有的被有关部门采纳,为制定抗击疫情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为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政协履职搭建平台。 提交提案、提交大会发言、报送社情民意信息等,成为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政协平台建言呼吁的重要方式。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每年召开各民主党派中央提案工作情况通气会,交流沟通有关情况,支持各民主党派结合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年度调研等工作成果,撰写并按程序提交集体提案。在重点提案遴选和督办工作中对各民主党派以本党派名义在政协提出提案予以重视和安排,确保各民主党派都有重点提案入选。这些举措为发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促进政党关系和谐、服务新时代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024年7月24日下午,全国政协机关常委会议厅内,气氛热烈,掌声不断。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 “始终保持同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政治本色”“坚定地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者、推动者”……围绕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9位全国政协常委分别代表各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人士作大会发言,交流对全会重大意义的深刻领悟,表达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决拥护和坚定支持。 2023年,全国政协有关专门委员会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开展联合调研5次、联办协商活动9次,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提交提案563件、大会发言144篇。 ——积极做好思想引领、凝心聚力工作。 2023年5月30日至6月1日,十四届全国政协新任委员学习研讨班在京举办。从“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共二十大精神”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从“《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导读”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好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研讨班把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根本任务,自始至终贯穿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 每一位参加学习的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都有着沉甸甸的学习成果,大家的共识是: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持之以恒做好深化、内化、转化工作,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长期以来,全国政协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通过学习座谈、谈心交流、视察考察、调查研究、协商履职等,凝聚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的共识,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通过组织参加政协的各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参与委员讲堂、履职“服务为民”活动等,面向社会各界讲解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团结引导服务所联系界别群众,协助做好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心聚力的工作。 2024年5月21日,十四届全国政协第十四次秘书长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政协办公厅关于服务保障参加政协的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更好发挥作用的实施意见》,支持参加政协的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依照政协章程履行职责。 风雨同舟,休戚与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新时代新征程上,人民政协将继续为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更好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推动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焕发更加旺盛的生机与活力,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人民政协网
2024-09-19
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
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
“一颗五角星表示中国共产党领导;齿轮和麦穗表示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四面红旗和缎带表示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的大团结大联合……”1949年7月,经过多次深入协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设计方案在新政协筹备会获得通过。75年来,作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象征和标志,政协会徽高高悬挂在历届政协全体会议会场中央,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光荣历程。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成立政协时的初心所在 2019年9月20日,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是成立政协时的初心所在,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还在不同场合强调:“中国有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是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一大幸事。只要我们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革命史,就不难发现,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就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也不可能具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重大论断振聋发聩、激荡人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就让思绪穿过悠长岁月去重溯那段难忘的历史…… 1948年4月30日,面对如火如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形势,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热烈响应,公开表示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走上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1949年1月22日,李济深、沈钧儒、马叙伦、郭沫若等56人联名发表《我们对于时局的意见》,一致表示“在人民解放战争中,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共策进行,以期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25日进驻北京香山,这里成为党中央所在地。在这里,毛泽东、朱德同志发表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吹响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角,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向全国各地胜利大进军,彻底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在这里,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和政策基础。在这里,中共中央同各民主党派、各界人士共同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通过了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了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制定了一系列基本政策,描绘了建立建设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在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取得历史性胜利的凯歌声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召开。 毛泽东同志在会上的讲话豪情满怀:“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不再是被人欺辱的民族了!” 宋庆龄先生的发言激情澎湃,“这是一个历史的跃进,一个建设的巨力,一个新中国的诞生!我们达到今天的历史地位,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唯一拥有人民大众力量的政党。”各民主党派领导人纷纷表示,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精诚团结,共相勉励,以完成这个建设新中国新社会的历史使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标志着100多年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运动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标志着爱国统一战线和全国人民大团结在组织上完全形成,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正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前赴后继的牺牲、艰苦卓绝的奋斗,使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这,就是成立政协时的初心所在! 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成果,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进行的伟大创造,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对人民政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人民政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投身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心聚力,开拓了政协工作新局面。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对于人民政协这样一个团结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的统一战线组织而言,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尤为重要。“要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政治优势,深刻把握人民政协制度和人民政协组织的鲜明政治属性,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人民政协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在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之际,政协委员们的感受更加强烈。 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政协事业发展,从思想、政治、组织、工作、制度等各方面加强对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 从2014年起,党中央每年听取全国政协等党组工作汇报,这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 2018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被写入宪法;同年,政协章程修改也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列为人民政协的首要工作原则。 2019年召开的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是在党的历史上、人民政协历史上第一次以党中央的名义召开的政协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释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新使命、新要求,对推动人民政协事业创新发展作出战略部署,为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 “十几年来,每年同政协委员一起见面座谈。”2024年3月6日,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回忆,温暖着在场的政协委员。每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都会亲自参加政协联组讨论,与政协委员共商国是。 “人民政协各党派、各团体、各族各界各方面人士要围绕中共二十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年都在两会期间与政协委员交流互动,就“国之大者”“民之关切”作出重要指示,为委员履职指明方向。 每年元旦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都会出席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 “一年来,人民政协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聚焦中心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协商议政、民主监督,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新贡献。”“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新时代最大的政治。我们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画好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最大同心圆。”……2023年12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热情洋溢的讲话,充分肯定十四届全国政协的履职成果,对做好今后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从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到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从出席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到出席全国政协联组讨论会、同委员们共商国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人民政协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政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出台《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等重要文件,为加强党对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协全部工作之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协全部工作之中,切实落实党中央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各项要求。”加强政协党的建设是一项强基固本的重大工程,非一时之功、一域之责,必须系统发力、持续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政协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新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落实党中央对政协工作的各项要求,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协全部工作之中,为实现新时代党的中心任务团结奋斗。 ——坚持党对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政协党的建设 2018年6月,全国政协召开了首次政协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会议提出了加强政协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人民政协是政治组织,政协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十四届全国政协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政协工作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建立全国政协党组、机关党组向中共中央请示报告事项清单,每年向党中央全面报告工作,政协全体会议和常委会会议、党组重要工作等及时向党中央请示,传达党中央重要会议精神、执行党的重要指示和决定的情况专题报告,重大事项和重要情况及时请示报告。每年制定的全国政协年度协商计划,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报请党中央批准后执行,确保政协协商始终在党的领导下进行。 健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共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制度、工作台账、督查机制,形成接件即办、学习研办、明责专办、跟踪督办的工作机制。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揽政协工作的总纲,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建立健全“第一议题”制度。2023年,全国政协党组会议、主席会议及时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19次,182篇,切实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首要任务、头等大事和长期要求抓紧抓实,提升思想理论武装的政治自觉。 2023年5月30日,十四届全国政协履职之初,即在北京举办新任委员学习研讨班。5位全国政协副主席围绕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共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等亲自授课,1100余位新任全国政协委员在全国政协机关主会场和各分会场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同步学习研讨。“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履职第一课,抓住了关键、抓住了根本。”参加研讨班的政协委员纷纷表示。 全国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主席会议、学习座谈小组、专门委员会主任会议暨学习研讨班、委员专题学习研讨班、各级政协干部专题培训班等多种形式,第一时间围绕“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论述开展学习。召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会35次,覆盖全部34个界别。加强政治培训,坚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政协各类学习培训的主题,截至2024年6月底,十四届全国政协共培训全国政协委员、地方各级政协委员、机关干部超过1.4万人次。 每季度举办理论研讨会是十四届全国政协的一个创新举措,2024年以来,全国政协办公厅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中国式现代化”“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重要课题,每季度举行理论研讨会,在理论研究中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理解,引导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更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下携手前进。 ——坚持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自觉肩负实现党对人民政协领导的重大政治责任 严格执行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落实党组工作职责,加强政协党组对机关党组和专委会分党组的领导,把对专委会分党组开展专项巡视作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全国政协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 建立健全政协党组成员联系各界委员的制度机制和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制度机制,加强同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沟通交流、联系联谊,实现党的组织对党员委员的全覆盖、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的全覆盖。十四届全国政协履职第一年,全国政协党组成员同党外委员开展“一对一”谈心交流403人次,组织党外委员专题视察11次,828名中共党员委员同1157名党外委员建立联系。通过这项寓思想政治引领于团结民主之中的制度性安排,党外委员的政治意识进一步加强,党的方针政策进一步转化为全体政协委员的共识。 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严格要求政协组织中的共产党员时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教育政协组织中的共产党员和机关广大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带动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以共产党员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广大委员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 加强政协机关党的各项建设,发挥机关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倡导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作态度,完善规章制度,增强工作计划性、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提高机关干部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克服和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建设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 …… 75年历史深刻昭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人民政协必须恪守的根本政治原则,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光明前景催人奋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艰巨繁重。人民政协要发扬优良传统、牢记政治责任,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对政协工作的要求落实下去,把海内外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为实现党的中心任务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人民政协报
2024-09-19
团结奋进新征程 同心共筑中国梦 ——写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
团结奋进新征程 同心共筑中国梦 ——写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
75年肝胆相照,75年荣辱与共。 1949年9月21日,在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取得历史性胜利的凯歌声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进行的伟大创造。7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政协积极投身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探索改革路的伟大实践,走过了辉煌历程。 进入新时代,人民政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发扬优良传统,牢记政治责任,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始终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下谋划和开展工作,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履行职能、凝心聚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了新的辉煌。 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确保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 2019年9月20日,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是成立政协时的初心所在,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要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协全部工作之中,切实落实党中央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各项要求。”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三大法宝。作为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人民政协从诞生之日起,就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确保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前进,与共和国一道成长,走过了光辉的历程。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会议代表全国各族人民意志,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作出关于国都、国旗、国歌、纪年的决议,选举产生政协全国委员会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标志着人民政协制度正式确立。 75年来,人民政协自觉把中国共产党领导贯穿到协商议政、民主监督、凝聚共识、调查研究、团结联谊、自身建设等各项工作之中,把中国共产党主张转化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确保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在人民政协得到全面贯彻。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全面加强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新时代人民政协担当新使命新任务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018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 “新型政党制度”的提出,彰显了坚定的制度自信。 “人民政协要通过有效工作,努力成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2019年9月20日,在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首次召开中央政协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 2018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人民政协这一制度安排和政治组织最本质的特征。在政协各级组织和各项活动中,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人民政协必须恪守的根本政治原则。 2019年10月7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强调通过有效工作,使人民政协成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党中央对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一系列重要部署,为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推动人民政协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发挥好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75年来,人民政协注重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在协商中促进广泛团结、推进多党合作、实践人民民主,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特点和优势。 进入新时代,人民政协不断拓展协商内容、丰富协商形式,更加灵活、更为经常开展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探索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专家协商等新形式,提高协商实效。 探索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新形式、新方法、新路径,是人民政协工作的着力点。从2013年开始,全国政协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由以往的一年1次增加到一年2次;2014年起,专题协商会从每年1次增加到2次;2013年10月起,双周协商座谈会“登场”。协商内容也由经济、社会拓展到政治、文化、生态等诸多领域。 2024年9月2日,全国政协在京召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专题协商会,近100位全国政协委员参加会议,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负责同志介绍专题调研情况,21位政协委员发言,围绕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等协商建言。 “要调动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的积极性,强化政策支持,健全农业保险保障体系,构建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024年4月12日,十四届全国政协第十七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在京召开,围绕“调动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的种粮积极性,夯实粮食安全的根基”协商议政,9位全国政协委员、2位种粮大户和1位专家代表先后发言,积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献计出力。 大问题、小切口,形式活泼、气氛活跃。10年多来,双周协商座谈会每两周举办一次,每次邀请部分政协委员就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事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协商交流,如今已成为政协协商民主经常性平台和重要品牌。 “双周协商座谈会围绕着增加协商密度、提高协商成效的新要求,在继承中创新,综合运用各种协商民主形式,以界别为基础、以专题为内容、以对口为纽带、以座谈为方式,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协商民主形式。”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评价。 2024年4月26日,全国政协召开远程协商会,围绕“深化人工智能多场景应用,提升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协商议政。当天,10名全国政协委员和专家分别在全国政协机关和上海、浙江、安徽会场以及北京、广东等地,通过视频连线等方式发言,并同有关部委的负责同志就相关情况进行了协商交流。 远程协商会是全国政协发挥互联网优势,有效提升协商议政质量,不断丰富协商形式的缩影。委员们表示,远程协商会更充分地发挥各种协商平台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参与面广、即时性强、互动性好,促进议题向更深更细发展,为人民政协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经过不断探索实践,全国政协逐步形成了以政协全体会议为龙头,以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和专题协商会为重点,以双周协商座谈会、对口协商会、提案办理协商会等为常态的协商议政新格局。 进入新时代,人民政协坚持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进一步搭建机制化、常态化的协商参与平台,通过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逐步形成协商民主深入实践、各界活力充分释放、民意民智广泛汇聚、与党和政府畅通对接的生动局面,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强化政协委员责任担当,积极建言献策,全面增强履职本领 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日。而它的由来,与一份政协委员的提案有关。 1949年10月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正在紧张而热烈地进行。受因病未能参会的马叙伦委员委托,许广平委员提交了一份简短的提案:“请政府明定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以代替10月10日的旧国庆日。”最终,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 75年来,政协委员作为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代表各界群众参与国是、履行职责,通过提交提案、委员视察、专题调研、反映社情民意等多种方式积极建言献策,不断增强履职本领。 2017年9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并于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而早在1995年,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蒋家祥等2人就在全国政协八届三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尽快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法律地位并制定国歌法的提案》。2008年起,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于海连续10年提交提案,呼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立法。2017年3月,当即将离任全国政协委员的于海得知,自己关于国歌立法的提案得到批复,提上了议事日程时,不禁感慨万千。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人民政协将调查研究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组织委员认真调查研究、深入协商讨论,通过提高调研质量提升建言水平,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2024年7月1日傍晚,黑龙江省大庆市人民政府2楼会议室里,全国政协调研组围绕“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开展专题调研,委员们利用晚间休息时间,与大庆市残联、专门协会、助残社会组织负责人和基层残疾人代表等恳谈交流,倾听他们的诉求与心声。 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需求迫切、特殊教育师资队伍相对薄弱、残疾人服务效能仍需进一步提高、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日益多元……10余位来自基层一线的代表敞开心扉,道出了服务残疾人过程中的收获与困惑。委员们的及时回应,收获了在场的残疾人工作者以及残疾人代表的阵阵掌声。 调研方式方法如何创新?十四届全国政协制定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工作的意见,加强对视察考察调研活动统筹安排,2024年共安排99项调研活动,实现对31个省(区、市)的全覆盖,避免了集中扎堆调研,减轻基层负担。建立由全国政协主席会议成员牵头、跨专门委员会专题研究制度。创新开展主席会议成员率队学习调研活动。有的调研组在调研过程中派出小分队,直接深入社区和乡村,到居民和农户家中听真话、察实情;有的调研组持续聚焦同一主题开展调研;有的调研组在调研期间关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当地群众心目中留下“人民政协为人民”“人民政协办实事”的良好形象;还有的调研注重形成合力,邀请有关部委、党派团体、智库机构等协同调研,邀请专家学者、当地委员随同调研,委托地方政协同步开展调研,广泛汇聚智慧和力量。 2018年3月3日,全国政协会议首次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北侧开设了“委员通道”,邀请来自多个界别的委员接受采访。6年来,每年都有数十名来自不同界别、不同领域的全国政协委员先后走上“委员通道”,与中外记者面对面,直接回答社会关心的话题。“委员通道”成为新时代全国政协全体会议的创新开放之举。 2018年8月20日早晨,前来出席全国政协常委会会议的委员们发现,会场多处摆放着醒目的“二维码”,这是全国政协首次推出的委员移动履职平台。委员们表示,通过移动履职平台,实现了“思想永远在线、智慧时刻连线、联系永不断线”的随时协商。 2024年6月26日,全国政协“委员科学讲堂”举办科普讲座,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以“进化论与人类未来”为题作科普讲座,介绍进化生物学的发展与广泛影响,分享对进化论与人类演化的思考,并与现场观众互动交流。 “委员科学讲堂”是全国政协扎实开展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的一个缩影。2023年7月,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六次主席会议决定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开展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全国政协委员关注民生福祉,回应群众期盼,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专长,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政协履职的独特魅力与成效。 教科卫体委员会赴新疆开展委员履职“服务为民”卫生“三下乡”活动,委员专家们下沉一线开展义诊会诊,造福广大基层群众;社会和法制委员会梳理出学者、在政法领域工作的委员情况和人数,作为法律宣传和免费法律咨询主体;外事委员会赴上海、广东等地开展服务外经贸企业高水平对外开放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帮助企业更好地“走出去”……在一场场活动中,委员们服务为民的方式越来越多元,服务为民的导向更加深入人心。 新时代新气象,体现在人民政协每一次协商会议上、每一个履职活动中。新的思路理念,新的探索实践,新的精神风貌,新的担当作为,描绘着新时代人民政协守正创新的新画卷。 75年和衷共济,留下辉煌足迹;75年奋进岁月,见证不变初心。团结奋进新征程,同心共筑中国梦,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人民政协必将在新征程上谱写新的时代华章、创造新的历史伟业。(本报记者 姜洁)
人民日报
2024-09-19
团结奋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新时代人民政协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述评
团结奋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新时代人民政协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述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人民政协充分发挥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征程上谱写了新的篇章。 大道之行,壮阔无垠;大道如砥,行者无疆。 今年是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7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政协积极投身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探索改革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走过了光辉的历程,建立了历史的功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人民政协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锚定新方位新使命,充分发挥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建言资政、凝聚共识、汇集力量、服务大局,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征程上谱写了新的篇章。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把牢正确政治方向 北京,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3号,沐浴在晨风中的全国政协礼堂庄严雄伟。 这座建于1954年的新中国早期重要建筑,经过时代风雨的洗礼,风采依然。她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场所,也见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人民政协走过的光辉历程。 礼堂大门正上方高悬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会徽上一颗五角星鲜红夺目,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齿轮和麦穗象征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四面红旗和缎带象征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的大团结大联合…… “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75年砥砺奋进,人民政协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是成立政协时的初心所在,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加强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 2013年1月1日,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后,习近平首次来到全国政协礼堂出席新年茶话会,与各界人士代表欢聚一堂。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引用毛泽东同志的诗句“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勉励人民政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连续12年,同一地点,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人民政协事业,委员们近距离感受到人民领袖的风采、感悟到伟大思想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对政协工作的倾心关注,还体现在全国两会期间与委员们的共商国是、亲切交流中。 总书记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在这里,总书记首次提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在这里,总书记深刻阐述“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在这里,总书记对进一步做好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出“四个坚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 在这里,总书记给民营企业吃下“定心丸”:我们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 ………… 这又是一个重要时刻。2019年9月20日,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隆重召开。 以中共中央名义召开政协工作会议,这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人民政协的历史上都是第一次。 “人民政协在协商中促进广泛团结、推进多党合作、实践人民民主,既秉承历史传统,又反映时代特征,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特点和优势。” “人民政协要通过有效工作,努力成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 “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把人民政协制度坚持好、把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好,增强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责任担当,把更多的人团结在党的周围。” ………… 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的讲话,科学回答了人民政协事业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标志着我们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的高度,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出台《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以及《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法规、重要文件,对新时代政协工作作出制度安排。 ——发挥全国政协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确保把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政协全部工作之中。 新时代以来,全国政协坚持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在履职工作全过程、各环节。全国政协党组肩负着实现党对政协工作领导的重大政治责任,发挥着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 制定和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将年度协商计划、常委会工作报告、全体会议等重要工作、重要事项及时向党中央请示,确保全国政协在党的领导下有效开展工作。 健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共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制度、工作台账、督查机制。对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政协工作重要批示和中共中央关于人民政协工作重要文件落实情况开展“回头看”。 抓大事、议大事,研究部署全国政协各项工作,把党的主张通过民主程序转化为政协全国委员会的决定和广大政协委员的政治共识;对重要协商议政活动,政协党组专题听取机关党组和各专委会分党组工作情况汇报。 ——以党建促履职,在政协委员和机关党员干部中形成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决策部署的政治共识和行动自觉。 首次召开政协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建立每年一次的中共党员常委会议制度,建立党员常委履职点评制度,成立全国政协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会议研究党建工作…… 扎实有力的举措让新时代全国政协的党建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效。 党建同履职结合越来越紧密。在重大会议活动、视察考察调研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已成常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成为履职活动中一以贯之的导向,与委员谈心谈话日益深入。 党组自身建设迈上新的水平。在落实全国政协党组工作部署、谋划推进履职工作过程中,机关党组、专委会分党组切实增强高度的政治意识,把好把牢政治关。机关党组会议议事决策功能强化,专委会分党组会议的频次和规范性明显提升。 党员委员发挥作用更加积极有效。党员委员带头履职尽责,带头担当作为。党员委员与党外委员的联系交流渠道进一步拓展,通过讲党课、谈心谈话等形式,把党的主张有效转化为广大委员的共识。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 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唯有理论上的清醒,才有政治上的坚定。 2018年,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表决通过政协章程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人民政协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全国政协和政协机关把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建立了“第一议题”制度等多种学习制度、丰富了学习形式,充分展示了在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方面的“广覆盖”和“深加工”,推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抓实政治培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2023年5月30日,十四届全国政协履职不久,即举办新任委员学习研讨班,全国政协主席出席开班式并作讲话,19位全国政协副主席出席学习研讨班,其中10位副主席担任专题授课主讲人或主持人,1100余位新任全国政协委员参加学习研讨。 规格之高、阵容之大,在全国政协历史上并不多见。 学习内容更是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等精心设计,务求入脑入心。 “本届全国政协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履职第一课,组织引导广大委员深入系统学习,抓住了关键、抓住了根本,有助于提高新任委员的政治站位和政治能力,更好为国履职、为民尽责。”参加研讨班的政协委员纷纷表示。 通过组织新任委员学习研讨班、专门委员会主任会议暨学习研讨班、委员专题学习研讨班、各级政协干部专题培训班等,推动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实现思想上共同进步、行动上步调一致。 ——鼓励委员读书和理论研究,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领会、理论阐释,深刻领悟其精髓要义。 委员读书不同于一般的读书活动,自2020年4月启动以来,就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融入读书活动全过程。委员读书群,作为全国政协打造的时时在线的“大学堂”,实现了思想的沟通交流、引领的润物无声。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读书群非常活跃。该读书群将《习近平著作选读》等作为重点研读书目,开设“原文学习”“专家视点”等专栏,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注重常态化学习交流。仅2023年就举办86场线上专题讲座、16场线下学习座谈活动。 理论研究则是深化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的重要抓手。 2023年11月,举办“发挥人民政协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理论研讨会。 2024年8月,全国政协办公厅召开了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总结人民政协75年来的发展历程和宝贵经验,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发展”为主题的第三季度理论研讨会。此前,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分别召开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的理论研讨会。 作为一种机制性安排,理论研讨会每季度都要召开一次。政协委员们一起交流研讨学习体会和理论研究成果,共同提高。 此外,全国政协还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理论研究工作的意见,建立理论研究课题库、专家库、机关干部理论研究人才库,组织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围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学习研究、以研促学。 ——统筹视察、考察和调研,让广大委员亲历伟大变革,深刻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2021年,全国政协在江西、贵州开展了“学习百年党史,增进‘四个认同’”党外委员专题视察,视察团覆盖了全部34个界别。7天时间,委员们先后赴井冈山、遵义等地视察,参观了井冈山革命遗址、遵义会议纪念馆等革命遗址遗迹。 绿水青山中的家园,特意保留的过去低矮破旧的土坯房……革命的历史印记与如今的乡村新貌相互映衬,这让全国政协委员田静深受感动。她说,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来的道路,为现在的我们开创了一个美好时代;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通过专题视察、考察和调研,亲耳聆听、亲眼见证、亲身感受国家发展进步成果,促进党外委员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这是政协的优良传统,也是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的具体举措—— “深化闽港合作”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国政协委员考察团的委员们,充分认识深化闽港合作广阔前景,进一步坚定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进“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的信心; “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高水平开放”无党派人士界别考察团的委员们,实地感受海南抓住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历史性机遇不断取得的新成效,深刻领悟在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这一国家战略的划时代意义; ………… 发挥人民政协智力优势 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 “人民政协要以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为履职方向,以促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为工作重点,紧紧围绕大局,瞄准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重要问题,深入协商集中议政,强化监督助推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人民政协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找准方位、发挥优势指明了方向。 新时代以来,全国政协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把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献计出力作为履职主线,紧扣“国之大者”和民之关切,建睿智之言,聚磅礴之力,助推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天安门广场见证重要历史时刻。 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建党百年之际,恰是脱贫攻坚交卷之时。我们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这里,也凝聚着人民政协的智慧力量。 助力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始终是全国政协和委员们不变的心头牵挂。 2017年,一场6位副主席分别带队,101位委员和50多位专家组成44个调研小组,历时4个多月,覆盖15个省区市、75个县区,主题为“实施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的监督性调研成为十二届全国政协收官之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从连片特困地区到革命老区,从民族地区到边境地区……全国政协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展视察调研的脚步遍及脱贫攻坚的所有主战场。 历时8年,全国政协每年都将“脱贫攻坚”确立为重点协商议题,连续4年围绕“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高扶贫实效”“实施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相关议题召开4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十三届全国政协各专委会还会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开展联合调研,联动协商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实地进行“‘十四五’时期巩固西部地区脱贫成果”重点提案督办调研。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十四届全国政协步履不停。 ——聚焦高质量发展,助力“五年规划”制定和实施。 围绕“十三五”规划制定,2015年,十二届全国政协用3个月时间密集开展56次议政活动,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建言献策;着眼贯彻新发展理念和实施“十三五”规划,紧扣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组织委员分8次深入13个省区调研,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任务贯彻落实。 围绕“十四五”规划制定和实施,十三届全国政协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开展常委会会议、视频调研会、形势分析会等35次议政活动,并及时召开常委会会议专题学习“十四五”规划建议,围绕贯彻落实继续提出意见和建议。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围绕“十四五”规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全国政协确定十个重点监督题目,由十个专委会分别领办开展协商式监督,助推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实。 ——围绕生态领域重大问题,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围绕生态领域重要问题履职、为美丽中国献计出力,也是新时代以来全国政协的着力重点。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大气污染防治”“加强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2023年4月至6月,全国政协环境资源界别、人资环委部分委员及有关专家围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主题开展调查研究。 两个月的时间里,调研组深入6省市的89个村、社区、企事业单位,综合运用座谈、“站谈”、小分队随机走访,听取专家意见,充分运用科研机构、互联网数据等研究成果和信息,开展了针对不同社会人群的问卷调查,委托福建等6省市政协联动调研…… 仅十四届全国政协就围绕该议题提出提案700余件,报送社情民意信息1400余篇,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集思广益、凝心聚力。 ——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助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人民政协置身其中,肩负使命,展现担当。 2023年3月31日,全国两会闭幕不久,十四届全国政协召开首场双周协商座谈会,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协商建言。时隔三月,6月26日,全国政协再次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召开了首场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从十二届到十四届,全国政协围绕全面深化改革重要问题开展委员专题调研和视察考察950余场次,召开各类协商议政会议230余场次。 2024年7月23日至25日,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闭幕不久,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专题传达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7月29日,全国政协紧接着又召开了第二十二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围绕深化高校育人模式改革、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协商议政。 十四届全国政协履职一年多,组织开展150余项调研视察活动,举办30余场协商会议,其中70%的调研议题都紧扣重要改革问题展开。 2024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国之大者”也是“民之关切”,“民之关切”也是“国之大者”。 翻看每年全国政协委员视察考察一览表,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东北三省工业转型升级到优化营商环境,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到构建新发展格局……他们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步履匆匆。 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用较大篇幅阐述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涵,并指出,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要发挥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 2023年3月,新修订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将“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确定为人民政协性质定位的重要内容。 新时代以来,人民政协坚持发挥好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不断丰富协商形式、拓宽协商渠道、完善体制机制、加深民主内涵,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行职能全过程,推动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 ——丰富协商形式,进一步完善协商议政格局。 2024年9月13日,十四届全国政协召开第二十三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围绕“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深入协商议政。 这是十二届全国政协创设双周协商座谈会制度以来召开的第167次会议。 2013年,全国政协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创设双周协商座谈会制度,每两周召开1次,一年20次左右,聚焦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经济社会发展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通过“小切口”,解决“大问题”。十多年来,双周协商座谈会成为沟通思想、协调关系、凝心聚力的重要协商平台。 丰富协商形式,不止是频次的增加,还有空间的变化。 打开手机,登录“委员履职平台”,34个界别、2000余名全国政协委员可以进入同一个“进行中”的主题议政群参与讨论。 2018年8月,全国政协委员移动履职平台正式上线。以此为依托,十三届全国政协创新召开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 镜头一切,一辆自动驾驶汽车正在湖南省衡阳市马路车流中路测,实时画面同步到全国政协机关主会场屏幕上。这是十四届全国政协第四次远程协商会上的一个场景,北京主会场与上海、浙江、安徽、广东等地的委员围绕“深化人工智能多场景应用,提升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协商议政。 协商密度的增加、履职方式的优化,一改往日“年委员、季常委、月主席”现象,成为新时代以来全国政协创新开展协商民主实践的重要成果。 而今,人民政协已经形成了以全体会议为龙头,以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和专题协商会为重点,以双周协商座谈会、远程协商会、界别协商会、对口协商会、提案办理协商会、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为常态的协商议政格局。 ——加强“三化”建设,构建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 发挥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不断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是新时代人民政协的重要任务。 新时代以来,全国政协围绕学习培训、调研视察、协商议政、谈心交流、新闻宣传、委员读书等工作,完善工作制度体系,夯实履职制度基础。 在协商规则方面,出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协商工作规则》,提出协商需紧扣主题、平等意识、互动交流、体谅包容、有效表达; 在民主监督方面,首次制定民主监督工作计划,围绕“十四五”规划实施开展为期5年的专项监督,并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主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 在会议组织方面,制定《全国政协重要会议筹备组织工作细则》,进一步细化会议议题、出席人员、筹备工作、新闻报道、会议成果报送等工作; ………… 着力梳理现存制度,有不适应的及时修订完善,没有的抓紧建章立制,推动政协履职更加有章可循、有制可依、有规可守。 仅十四届全国政协开局之年,就制定和修订87项制度,梳理汇编全国政协层面57项制度,并对重点制度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 ——提升协商议政质量,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 2023年3月,十四届全国政协增设的“环境资源界”首次亮相。 界别设置直接关系到人民政协的组织构成和作用发挥。而每一次界别调整,都是为了顺应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需要,增强界别代表性、更好反映各方面愿望诉求。 根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部署,2018年,十三届全国政协组建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增强了对“三农”领域重大问题深入协商的能力。 人民政协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不靠说了算,而靠说得对。如何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发现问题于“青萍之末”、以高质量建言服务党和国家科学民主决策? 针对协商议政中一些深层次问题组织力量跟进研究,通过“调研—协商—再调研”把问题研深议透,是人民政协坚持问题导向、提高调研议政质量的“看家本领”。 2023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印发,十四届全国政协将调查研究作为推动新一届全国政协实现良好开局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改进调查研究工作,组织跨专委会、跨界别的重大专项课题调研;首次安排10个专委会分两次在常委会会议上报告重大课题调研情况,交流经验做法;加强全过程协商沟通,推进调研成果转化……调研有计划、工作有方案、实施有组织、办理有反馈。 实践证明,人民政协既秉承历史传统,又反映时代特征,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特点和优势。 坚持大团结大联合 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在全国政协机关办公楼门口两侧,各有一幅浮雕题词,一边是毛泽东同志的“团结战胜一切”,一边是周恩来同志的“坚持统一战线”。 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政协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服务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在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新时代以来,人民政协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搭建更多平台,在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汇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发挥制度优势,推进合作共事。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 “说它是新型政党制度,新就新在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的弊端;新就新在它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有效避免了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新就新在它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囿于党派利益、阶级利益、区域和集团利益决策施政导致社会撕裂的弊端。”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创新发展,为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人民政协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提供了科学指引。 新时代以来,人民政协建立并逐渐完善各民主党派参加政协工作的共同性事务情况交流机制,相关提案办理、大会发言机制也在不断优化。 而在全国政协经常性工作和各类会议中,来自党派的提案、大会发言、社情民意信息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 仅2023年,有关专门委员会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就关乎国家战略和民生发展的重大议题开展联合调研5次、联办协商活动9次,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提交提案563件、大会发言144篇。 在58件全国政协2023年度好提案中,有8件民主党派中央集体提案,2件民主党派界别提案,1件民主党派小组提案,至少14件民主党派成员个人提案。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 ——凝心聚力,共谋长治久安。 民族宗教工作,事关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事关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各级委员会设立民族宗教界别;设置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充分发挥少数民族界和宗教界委员主体作用……人民政协汇集56个民族、五大宗教代表人士,创新工作思路,加强团结联谊,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宗教和顺。 新时代以来,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主动服务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十四届全国政协履职一年多来,围绕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推进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等赴西藏、新疆、四川涉藏州县开展调研视察,召开少数民族界、宗教界反映社情民意座谈会,组织开展“委员促三交”系列活动等,就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开展深入研究。 ——团结奋进,共促民族复兴。 “有人说我是澳门人,有人说我是香港人,但我会说我是大湾区人。”何超琼委员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委员通道”集体采访上说。 一句“我是大湾区人”,道出港澳委员的心声。 为加强同港澳台侨同胞的团结联谊,人民政协不断完善方法载体,工作做得更加精细,覆盖人群也更加广泛。2012年,贺定一委员提出《关于尽快出台横琴开发优惠政策落实细则的提案》,其中所建议的政策内容在随后7年里基本得到了有效落实。 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人民政协加强同台湾岛内有关党派团体、人士联系,积极参与举办海峡论坛,打造两岸民间交流交往新平台、新品牌。 拳拳赤子心,悠悠家国情。在因疫情中断三年之后,2023年的十四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上,又看到被邀请列席的海外华侨的身影。“作为一名华侨,我看到祖国发展日新月异,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感到无比自豪。”瑞籍侨领、法国法华工商联合会会长戴安友说。从2007年起,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就连续组织曾经列席全国政协会议的海外侨胞到祖国各地进行考察,为各地发展贡献力量。 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共识,是新时代人民政协对外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同国外机构交流互动、与国外智库和民间组织建立联系,邀请国际组织驻华代表、外国驻华使节、高级访问学者“进政协”,宣介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 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政协委员构成也在与时俱进、调整优化,包括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内的更多代表被吸纳到政协组织中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强大共识、汇聚磅礴伟力。 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 抓好“两支队伍”建设 2024年3月2日,全国政协常委会议厅。 在欢快激昂的《团结友谊进行曲》中,33名委员从全国政协领导同志手中接过2023年度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获奖证书。优秀履职奖设立4年来,百余位委员先后获奖或被提名。 ——委员发挥主体作用,履行责任担当。 新时代以来,广大政协委员以习近平总书记“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十八字要求为引领,坚持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情怀,把事业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认真履行委员职责。 翻看全国政协2023年协商议政活动台账,一年间,委员们视察考察调研的足迹走遍祖国大地。特别是每到全国两会前,他们履职尽责的身影更加忙碌。完善提案、收集社情民意信息……这些干货满满的内容既来自对本职岗位的思考、政协工作的认识和界别群众的呼声,也离不开长期深入基层、倾听民声、了解民意的积累。会后,委员们还把全国两会精神第一时间带回各地,开展系列宣讲活动。“把老百姓的意见要求反映好,还要把党的好政策宣传到位”成为委员们常说的一句话。 关键时刻,重大关头,更是活跃着政协委员的身影。 2019年,面对香港局势动荡变化,港区全国政协委员主动发挥“双重积极作用”,联系各界人士凝聚止暴制乱、恢复秩序的正能量,并持续发声支持香港国安法,身体力行维护香港社会的繁荣稳定,唤起香港同胞爱国爱港真情感。 2020年,在抗击新冠疫情一线,王辰、吴浩、胡豫、黄璐琦、朱同玉等委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各级政协委员发挥自身优势,投身科研攻关、捐钱捐物、献计出策、复工复产、舆论斗争当中;委员们通过提案工作“快速通道”、社情民意信息“直通车”等,报送相关情况及意见建议达1300多条,为党政部门提供了富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新时代以来,全国政协制定实施强化委员责任担当意见,修订实施委员履职工作规则,进行委员履职情况统计,建立健全委员履职档案、常委提交年度履职报告、委员分批次列席常委会会议等制度机制。委员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履职能力,讲实话、道实情、谋实招,展现出新时代政协委员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联系界别群众,彰显“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履职理念。 “血管里的斑块需要管吗?”“血脂高了怎么办?”“阿司匹林怎么吃才有效?”…… 2023年9月26日,湖南省益阳市妇幼保健医院科技楼会议室内,刘梅林委员关于“如何做好心血管病防治”的科普讲座,吸引了一大批基层医务工作者。 这是全国政协开展的“科普万里行”活动。此项活动是全国政协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的一项专项工作,是全国政协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的一项重要举措。 2023年,委员们发挥自身特长和优势,共开展近2500项“服务为民”活动。 雪中送炭、扶危济困——农业界委员拍视频、做直播,乡亲们种植的“疑难杂病”不出家门就被解决了; 春风化雨、解疑释惑——科技界委员走上“委员科学讲堂”,为学生们科普最前沿的话题; 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经济界委员“进校园促就业”活动陆续展开; ………… 寓联系于关切民生,融服务于倾听民意。全国政协制定《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的意见(试行)》,仅2023年间,就开展联系界别群众活动6806项,把“有事好商量”带到界别群众中。 ——强化服务保障,建设模范机关。 新时代以来,全国政协机关的政治意识不断增强。“政协是政治组织,政协机关是政治机关”,“政协机关身处践行‘两个维护’的第一方阵”,“要自觉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对标对表,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标对表,提高政治站位、把准政治方向”,这些要求时时记在心上。 仅2023年,全国政协机关领导班子成员讲专题党课6次,机关各部门单位负责同志讲专题党课86人次,举办2期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4期局处级干部专题读书班,制定全国政协机关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和培训工作办法,机关干部政治素质、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不断强化。 制度机制不断完善。截至2024年2月底,梳理汇编机关层面171项制度,机关工作进一步有章可循、有制可依、有规可守;“任务分工—督办落实—抽查检查—定期报告—跟踪问效”全链条工作流程和“年计划、季统筹、月安排、周调度、日报告”协调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工作的计划性、超前性、系统性、创新性、针对性、实效性不断增强,工作质量和效率切实提高。 为委员履职提供高质量服务。设立委员联络机构、建立服务委员工作台账、加强专委会办公室建设、健全服务保障工作机制……十四届全国政协将全国政协和机关建设成为政协委员之家。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作态度在机关蔚然成风,机关服务保障全国政协和委员履职展现新作为,模范机关建设迈上新台阶,机关干部队伍展现新风貌。 团结凝聚力量,奋斗铸就伟业。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这样撼天动地、气吞山河的话语描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踏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人民政协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发扬优良传统,牢记政治责任,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画好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最大同心圆,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壮美华章!
中国政协杂志
2024-09-19
周恩来与人民政协文史资料工作② | 政协文史资料工作“三亲”原则的由来
周恩来与人民政协文史资料工作② | 政协文史资料工作“三亲”原则的由来
文史资料工作是人民政协的一项经常性履职活动,具有鲜明的政协特色和统战特色。这项工作是周恩来同志担任全国政协主席期间亲自倡导并培育起来的。在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之际,回顾周恩来同志关于人民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思想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积极意义。 1959年5月12日,全国政协召开第三届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会前,周恩来主持预备会。会议讨论决定把政协收集的历史资料定名为文史资料。在讨论新机构名称时,有人提议为“历史资料委员会”,但感觉不是太好。最后周恩来亲自定名为“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全国政协常委会通过了成立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的决定,并通过了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全国政协常委、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担任主任委员,李根源、王世英、杨东莼、申伯纯、顾颉刚担任副主任委员,章士钊、王伯祥等40人担任委员。 7月20日,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举行成立大会。对于撰写原则,范文澜在会上发言说:“本会撰写历史资料,因为撰写人条件特别优越,应该比孔夫子写《春秋》提高一步……写什么?据我个人的看法,就是以写所知为主,以写所见所闻为辅,以求达到写出真实史料的目的。”他解释道:“所知是指行而知之的知,亲身参加某件事情,知道这件事情的真实内容,经过分析综合,掌握了事件的本质和发展过程,这样的知才是真知。”范文澜提出的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写“所知、所见、所闻”,与周恩来在茶话会上讲话中的思想一脉相承。这些后来被概括成“亲历、亲见、亲闻”,简称“三亲”。 会议通过了《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工作办法》和《关于文史资料处理暂行办法》。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工作办法规定,委员会的任务是“计划、组织和推动全国委员会的委员和有关人士对于我国的近代史资料进行搜集、撰写和研究工作”。征集时限“以清末到全国解放前这一时期为主”,内容包括:“1.主要是军事、政治和外交的资料;2.有关经济、文化、社会和华侨的资料;3.其他有关的历史资料和文物。”文件提出:文史资料“由亲身参加或与闻有关历史事件的人撰述,用回忆录的形式或其他形式皆可。”撰写资料“可以不拘观点、不拘体裁”,但“撰写的事实和内容必须真实、具体”。 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设立北洋、军事、政治、经济等业务组和作为办事机构的文史办公室。随后,各级地方政协陆续成立相应工作机构。 为了更好地保存文史资料稿件,推动文史资料征集工作,1960年1月全国政协开始不定期编辑《文史资料选辑》(内部发行)。选辑发刊词提出:“我们征集和编印稿件所要求的,是第一手的真实的历史资料,也就是作者根据他们的亲身经历和见闻所写的具有历史价值的资料。”发刊词提出了政协文史资料工作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多说并存”。文中说:“我们所要求于作者的,只是真实和具体的事实,主要在于作者把亲身经历过的和亲自闻见的史实毫无顾虑地、如实地反映出来……对于同一历史事实而所述有出入的,也可以各存其是,不必强求一致。即使某些资料内容同已有的文献记载互有参差,但只要是真实的,是亲身经历过的和亲身闻见的,也可以从不同角度上反映历史的某些侧面,从而也是具有一定的资料价值的。” 有了机构,有了阵地,人民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开展起来。不到一年时间,就征集各类稿件200余万字。 4月,周恩来在全国政协三届二次会议闭幕会讲话时谈到此事说:“自去年提倡收集历史资料以来,写了几百万字,这是一个伟大的成绩,陈叔老的报告也写上了嘛。当然我们还要努力,我们有生之日都要为我们社会主义社会尽一份力,把自己知道的,不一定看得都对,写出来,供后人研究、批评。蚕吐丝,蜂酿蜜,总是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人民政协报
2024-09-19
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人民政协制度的创立、完善及发展
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人民政协制度的创立、完善及发展
今年是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75周年。人民政协制度从创立、完善到发展走过了75载的光辉历程,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为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确定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强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对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作出了重要部署,为人民政协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人民政协制度的创立与不断探索 在建立和建设新中国的过程中,人民政协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加的、多党合作的统一战线的政治组织,不断探索前进,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制定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主席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一届全体会议还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选出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12月,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本次会议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指出人民政协的性质是“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人民政协由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国家权力机构转变为统一战线组织。以第一部章程为标志,奠定了人民政协这一具有中国特色制度安排的基础。 人民政协制度的巩固和完善 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共中央进一步明确人民政协的性质、任务、主题、职能,1982年宪法序言明确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宪法序言这95个字,不仅肯定了人民政协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性质,也肯定了其重要的历史作用,更重要的是规定了人民政协可以在国家政治、经济、对外友好活动等广阔的国家事务中持续地合法地发挥重要作用。这是首次为人民政协的合法存在及其作为提供了根本大法的保证。2004年修订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将人民政协的性质作了三句话的定位,即“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认真履行职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这一进程中,人民政协以宪法、政协章程和相关政策为依据,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基本政治制度为保障,将其理论基础与制度机制不断丰富和完善。 人民政协制度进一步发展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加强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深刻阐明人民政协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职责使命、实践要求,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加强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是成立政协时的初心所在,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要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协全部工作之中,切实落实党中央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各项要求。”2023年3月,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修正案)》增写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政协章程的修改,充分体现了中共二十大提出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战略、重大举措,反映自2018年修改政协章程特别是中央政协工作会议以来人民政协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成果。 二是准确把握人民政协性质定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人民政协要坚持性质定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2023年3月,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委会工作报告明确:“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 三是发挥好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专门协商机构综合承载了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是新时代赋予人民政协职能定位的新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要发挥好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行职能全过程,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积极围绕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要决策部署情况开展民主监督。”协商是人民政协制度的鲜明特色和优势所在,也是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理念和基本方式,促进广泛团结、推进多党合作、实践人民民主都需要通过协商来实现。人民政协具有比较完善的制度组织架构以及比较规范的协商内容、形式和程序,协商传统深厚,协商活动特色鲜明,完全有条件有优势承担起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历史重任。 四是坚持和完善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人民政协要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更好发挥作用创造条件。”人民政协是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创立的,是以党派、团体为基础组成的,是中国唯一由所有合法政党参加并以本党派名义在其中活动的多党合作组织。作为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政协要为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政协发挥作用作出专门安排。政协内部事务要通过民主协商充分听取民主党派界别和无党派人士界别意见。因而,要健全与各民主党派沟通协商的机制,完善各民主党派以本党派名义在政协协商议政的机制,强化各民主党派在政协开展经常性工作的机制。 五是广泛凝聚人心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政协要发挥统一战线组织功能,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人民政协从诞生之日起,就能适应我国不同历史时期中心任务的需要和社会状况的变化以及统一战线的发展,适时调整自己的界别构成,不仅囊括各个历史阶段统一战线的所有方面,而且成为实现中国人民大团结、大联合的一种重要方式。人民政协在政治上具有巨大的包容性。人民政协始终高举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两面旗帜,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实现在共同政治基础上的最广泛的团结。把不同阶级、不同阶层、不同信仰、不同利益的人们最大限度地团结起来,为广泛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能量、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挥重要作用。 六是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政协要以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为履职方向,以促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为工作重点,紧紧围绕大局,瞄准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重要问题,深入协商集中议政,强化监督助推落实。”聚焦中心工作是新时代人民政协更好服务民族复兴伟业的应有之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修正案)》充实了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等内容,更加强调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 七是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政协要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民生改善作为重要着力点,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抓住民生领域实际问题做好工作,协助党和政府增进人民福祉。”人民政协担负着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对人民政协工作要求落实下去、把海内外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一方面,从群众中来,向党和政府积极反映群众的呼声和意愿,积极参与民主协商,就重大问题形成共识。另一方面,到群众中去,在群众中广泛宣传阐释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在社会上推动共识的形成。 八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履职能力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政协要坚持改革创新,着力增强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要加强委员队伍建设,教育引导委员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人民政协要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及健全协商民主机制等要求,积极建言资政、履职尽责,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群言杂志
2024-09-19
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从人民政协发展史看坚持这一原则的重大意义
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从人民政协发展史看坚持这一原则的重大意义
回顾人民政协75年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人民政协的建立、巩固、发展史,就是一部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的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回顾人民政协75年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人民政协的建立、巩固、发展史,就是一部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框架下,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是人民政协全部理论和实践始终贯穿的一根红线,也是人民政协制度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定性。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三者有机结合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要求,对于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把人民政协制度坚持好、把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共同谱写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壮美华章,具有重要意义。 一、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人民政协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进行的伟大创造。”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无产阶级的力量相对弱小,为了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中国共产党创造并坚持了无产阶级与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为革命取得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响应中国共产党召开新政协、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共同组建了人民政协。人民政协是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的产物。人民政协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不仅在思想上政治上,而且在组织上形成了坚强的团结,使统一战线组织与人民民主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这标志着100多年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运动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标志着爱国统一战线和全国人民大团结在组织上完全形成,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对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权作了明确规定。在人民政协成立后的第一个五年中,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依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认真履行职责,卓有成效地开展各项工作,对团结、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爱国力量,巩固新生人民政权,反对国内外敌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实行社会改革,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人民政协作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机构、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推动各种社会力量为实现国家总任务而奋斗、活跃国家政治生活、调整统一战线内部关系、扩大国际交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进新中国各项建设贡献了力量。 1954年12月19日,在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前,毛泽东同志召集座谈会,发表了《关于政协的性质和任务》的谈话,明确指出:“通过政协容纳许多人来商量事情很需要。”“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有了人大,并不妨碍我们成立政协进行政治协商。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的领导人物一起来协商新中国的大事非常重要。宪法草案就是经过协商讨论使得它更为完备的。”强调:“政协不能搞成国家机关”,“政协不仅是人民团体,而且是各党派的协商机关,是党派性的机关”。这篇谈话指出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后,人民政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定下了基调。同月,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对人民政协的性质、职能、任务及基本组织原则作了规定,明确人民政协以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为基础组成。 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召集工商界人士谈话时指出,我们政府的性格,你们也都摸熟了,是跟人民商量办事的,可以叫它是个商量政府。1956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以苏联为鉴戒,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十大关系。在党与非党的关系方面,首次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他说: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还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同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又明确提出:“必须按照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继续加强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合作,并且充分发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各级政协机构的作用。”这从根本上解决了民主党派的发展前途问题,确立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 “文化大革命”中,政协工作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全国政协机关于1966年8月30日零点起暂停办公,全国1000多个地方政协组织也相继停止活动。针对这些情况,毛泽东同志多次指示政协还是要的,民主党派还是要的。周恩来同志指示要保护政协机关,对各界爱国人士要执行党的政策,要坚持“我们历来主张的民主协商精神”,坚持党的统一战线政策。 二、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人民政协制度进一步巩固和完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进一步明确人民政协的性质、任务、主题、职能,推动人民政协性质和作用载入宪法,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人民政协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努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0年8月、9月,邓小平同志在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和政协章程修改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对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和任务等作了科学概括,明确指出,人民政协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的重要组织,也是我国政治体制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互相监督的重要形式。今后人民政协要广泛联系各界人士,充分发挥民主协商和监督的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台湾归回祖国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中发挥更重大的作用。邓小平还强调,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个特点和优点”,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序言部分强调继续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明确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人民政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提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推动了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江泽民同志指出:“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就是要在共同目标之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全国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最广泛的团结。”强调“人民政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性质的集中体现,是人民政协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根据,是人民政协继往开来的方向和使命”。 1989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强调“我国的多党合作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明确“人民政协是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也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人民政协应当成为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代表人物团结合作、参政议政的重要场所”。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列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增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的表述。1994年政协全国委员会修改政协章程,增加“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的表述;增加参政议政职能,明确参政议政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拓展和延伸。1995年1月,中共中央转发《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强调“继续推进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范化、制度化,使之成为党团结各界的重要渠道”。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新的重要部署,把人民政协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阐明了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形式,即“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2004年,政协全国委员会对政协章程进行修订,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人民政协的指导思想写入政协章程,从根本上保证了政协工作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006年2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指出,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大团结大联合的组织。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人民政协的领导,支持人民政协依照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 三、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人民政协制度迎来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新时代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的重要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对我国统一战线工作作出新部署,在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概括为“十二个必须”,其中特别强调必须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重要法宝作用,必须解决好人心和力量问题,必须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必须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必须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全面领导等。“十二个必须”涵盖统一战线地位作用、本质要求、工作方针、任务重点、领导力量等基本问题,是党的统一战线百年发展史的智慧结晶,是新时代统战工作的根本指针。 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战略高度,就人民政协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在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人民政协、怎样建设人民政协的重大课题,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其中同样特别强调加强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领导、准确把握人民政协性质定位、发挥好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坚持和完善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广泛凝聚人心和力量等。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凝结着对人民政协工作规律的深邃思考和深刻把握,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实践品格,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二)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的实践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印发了一系列重要法规文件,对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发挥人民政协作为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的效能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统一战线、人民政协工作的首要原则,明确了党在统一战线工作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地位,强调人民政协要发挥统一战线组织功能,明确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推动人民政协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强调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强调,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完善人民政协制度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人民政协工作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完善协商议政内容和形式,着力增进共识、促进团结”。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出全面部署,明确要求“发挥人民政协作为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的效能,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更好凝聚共识。完善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制度,丰富协商形式,健全协商规则,优化界别设置,健全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程序机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建设,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独特优势,提高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水平”。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党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完善民主党派中央对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实施专项监督、直接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议等制度,加强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制度建设,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形成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体系”。党的二十大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作出部署,强调全面发展协商民主,要求“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等功能建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作出部署,提出健全协商民主机制,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健全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的机制,加强人民政协反映社情民意、联系群众、服务人民机制建设,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机制。 党中央印发的一系列重要法规文件,从组织体系、制度机制上确保了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在人民政协的贯彻落实。党中央定期研究政协工作,听取全国政协党组工作汇报,研究并批准政协年度协商计划、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政协全体会议等事项,把政协工作纳入党中央总体工作部署;完善党在政协的领导机制,明确规定全国政协党组肩负实现党对人民政协领导的重大政治责任,全国政协机关党组接受全国政协党组领导,在全国政协各个专门委员会分别设立分党组并接受全国政协党组领导等。 (三)人民政协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不断开拓工作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政协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人民政协性质定位,紧扣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投身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心聚力,开拓了人民政协工作新局面。 ——落实党对人民政协工作全面领导的制度。全国政协认真落实中办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政协党的各项建设,实现党的组织对党员委员的全覆盖、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的全覆盖,以党建强政治、带队伍、促履职、增团结。制定落实党对人民政协工作全面领导的制度,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贯彻落实的督查机制,完善常委会工作报告、年度协商计划、政治决议等重大事项向党中央请示报告机制,完善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主导的学习体系。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全国政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会制度、主席会议成员务虚会制度。十四届全国政协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揽政协工作的总纲,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各方面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化、内化、转化工作,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人民政协履职实践中。 ——坚持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调研议政。全国政协把推进专门协商机构建设作为一项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逐步形成以全体会议为龙头,以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和专题协商会为重点,以双周协商座谈会、远程协商会、对口协商会、提案办理协商会等为常态的协商议政格局,进一步拓展了协商的深度和广度。十四届全国政协紧紧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展中重大现实问题等,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协商议政、民主监督,更好服务党和国家科学决策、有效施策。比如,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等议题,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双周协商座谈会等,委员们在会上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研究分析有“靶向性”,建言资政有“含金量”,为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全国政协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健全从党内到党外、从委员到界别群众的凝聚共识工作格局,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注重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引领共识,并在自我学习自我教育中增进共识,同时注重面向社会传播共识,宣传政策、解疑释惑。十四届全国政协和政协机关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比如,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实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作用,有关专门委员会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开展联合调研、联办协商活动;开展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政协履职的独特魅力与成效。 经过75年的奋斗实践,人民政协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是成立政协时的初心所在,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面对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掌握规律、坚持原则、讲究方法,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发展壮大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方式。发展协商民主,能够广泛听取和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广泛凝聚共识;同时,通过深度协商互动,使各界群众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丰富民主形式,畅通民主渠道,有效组织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共商国是,推动实现广泛有效的人民民主,把各界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有效实现党的领导,壮大爱国统一战线。人民政协因团结而生,因团结而兴,通过协商形成共识、凝聚智慧和力量。围绕中心大局履职尽责,是人民政协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的具体实践。正是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人民政协在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探索改革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上深刻阐明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人民政协在协商中促进广泛团结、推进多党合作、实践人民民主,既秉承历史传统,又反映时代特征,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特点和优势”。人民政协要发挥好这些特点优势,在服务中心大局中坚持“三个有机结合”,以“三个有机结合”推进人民政协事业。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在新时代新征程,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工作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积极探索三者有机结合的方式途径,把人民政协制度坚持好,把统一战线的优势发挥好。
中国政协杂志
共
13
条
页次
1
/1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1
各级政协
全国政协
安徽政协
县(市、区)政协
桐城市政协
怀宁县政协
潜山市政协
岳西县政协
太湖县政协
望江县政协
宿松县政协
迎江区政协
大观区政协
宜秀区政协
民主党派及工商联
民革安庆市委员会
民盟安庆市委员会
民建安庆市委员会
民进安庆市委员会
农工党安庆市委员会
致公党安庆市委员会
九三学社安庆市委员会
安庆市工商业联合会
市直单位
市纪委监委
市发改委
市教育局
市科技局
市经信局
市公安局
市民政局
市财政局
市人社局
市资规局
市生态环境局
市住建局
市交通运输局
市农业农村局
市商务局
市文旅局
市卫健委
国家税务总局安庆市税务局
友情链接
合肥市政协
淮北市政协
亳州市政协
宿州市政协
蚌埠市政协
阜阳市政协
淮南市政协
滁州市政协
六安市政协
马鞍山市政协
芜湖市政协
宣城市政协
铜陵市政协
池州市政协
黄山市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