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75周年。人民政协制度从创立、完善到发展走过了75载的光辉历程,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为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确定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强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对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作出了重要部署,为人民政协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人民政协制度的创立与不断探索
在建立和建设新中国的过程中,人民政协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加的、多党合作的统一战线的政治组织,不断探索前进,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制定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主席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一届全体会议还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选出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12月,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本次会议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指出人民政协的性质是“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人民政协由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国家权力机构转变为统一战线组织。以第一部章程为标志,奠定了人民政协这一具有中国特色制度安排的基础。
人民政协制度的巩固和完善
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共中央进一步明确人民政协的性质、任务、主题、职能,1982年宪法序言明确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宪法序言这95个字,不仅肯定了人民政协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性质,也肯定了其重要的历史作用,更重要的是规定了人民政协可以在国家政治、经济、对外友好活动等广阔的国家事务中持续地合法地发挥重要作用。这是首次为人民政协的合法存在及其作为提供了根本大法的保证。2004年修订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将人民政协的性质作了三句话的定位,即“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认真履行职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这一进程中,人民政协以宪法、政协章程和相关政策为依据,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基本政治制度为保障,将其理论基础与制度机制不断丰富和完善。
人民政协制度进一步发展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加强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深刻阐明人民政协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职责使命、实践要求,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加强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是成立政协时的初心所在,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要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协全部工作之中,切实落实党中央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各项要求。”2023年3月,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修正案)》增写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政协章程的修改,充分体现了中共二十大提出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战略、重大举措,反映自2018年修改政协章程特别是中央政协工作会议以来人民政协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成果。
二是准确把握人民政协性质定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人民政协要坚持性质定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2023年3月,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委会工作报告明确:“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
三是发挥好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专门协商机构综合承载了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是新时代赋予人民政协职能定位的新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要发挥好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行职能全过程,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积极围绕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要决策部署情况开展民主监督。”协商是人民政协制度的鲜明特色和优势所在,也是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理念和基本方式,促进广泛团结、推进多党合作、实践人民民主都需要通过协商来实现。人民政协具有比较完善的制度组织架构以及比较规范的协商内容、形式和程序,协商传统深厚,协商活动特色鲜明,完全有条件有优势承担起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历史重任。
四是坚持和完善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人民政协要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更好发挥作用创造条件。”人民政协是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创立的,是以党派、团体为基础组成的,是中国唯一由所有合法政党参加并以本党派名义在其中活动的多党合作组织。作为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政协要为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政协发挥作用作出专门安排。政协内部事务要通过民主协商充分听取民主党派界别和无党派人士界别意见。因而,要健全与各民主党派沟通协商的机制,完善各民主党派以本党派名义在政协协商议政的机制,强化各民主党派在政协开展经常性工作的机制。
五是广泛凝聚人心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政协要发挥统一战线组织功能,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人民政协从诞生之日起,就能适应我国不同历史时期中心任务的需要和社会状况的变化以及统一战线的发展,适时调整自己的界别构成,不仅囊括各个历史阶段统一战线的所有方面,而且成为实现中国人民大团结、大联合的一种重要方式。人民政协在政治上具有巨大的包容性。人民政协始终高举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两面旗帜,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实现在共同政治基础上的最广泛的团结。把不同阶级、不同阶层、不同信仰、不同利益的人们最大限度地团结起来,为广泛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能量、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挥重要作用。
六是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政协要以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为履职方向,以促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为工作重点,紧紧围绕大局,瞄准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重要问题,深入协商集中议政,强化监督助推落实。”聚焦中心工作是新时代人民政协更好服务民族复兴伟业的应有之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修正案)》充实了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等内容,更加强调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
七是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政协要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民生改善作为重要着力点,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抓住民生领域实际问题做好工作,协助党和政府增进人民福祉。”人民政协担负着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对人民政协工作要求落实下去、把海内外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一方面,从群众中来,向党和政府积极反映群众的呼声和意愿,积极参与民主协商,就重大问题形成共识。另一方面,到群众中去,在群众中广泛宣传阐释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在社会上推动共识的形成。
八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履职能力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政协要坚持改革创新,着力增强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要加强委员队伍建设,教育引导委员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人民政协要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及健全协商民主机制等要求,积极建言资政、履职尽责,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