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长礼委员代表致公党安庆市委会的发言
近年来,我市在产学研科创融合方面取得系列成效。一是科创主体不断建强。与浙大、北化大等大院大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新增省级研发平台31家,全年有效高企数达745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224家,均居全省第6位。二是科创活力日益提升。全社会研发支出35.3亿元,增幅9.18%,研发强度1.28%,科研和技术服务业固投增幅180.8%,居全省第4位。三是科创效益更加彰显。2022年在全省创新指数排名中位居第8,较上年前进2位;2023年在全省三季度科技创新“赛马”中,位居全省第6,较上一季度提升4个位次。但我市在推进产学研融合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融而不合。从形式上看,缺乏跨界融合、协同共生的创新生态培育。从内容上看,多为点状纵向式,缺乏顶层统筹,未形成横向协同合力。从质效上看,高能级平台、高水平技术和高质量成果谋划工作仍然不足,大院大所“溢出效应”不明显。
二是合而不深。尽管在汽车及零部件、化工新材料等领域与相关高校开展合作,但企业在其中的主体地位并不突出,科研成果与产业化应用“两张皮”现象仍然存在。
三是深而不强。一方面通过产学研合作方式取得科创标志性成果不多,重大产学研成果就地转化率不高,以及推动科技创新、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源动力不足。另一方面,与我市打造制造名城“拥抱大院大所,激活源头创新”“引进‘最强大脑’,厚植人才家底”等目标要素还存在较大差距。
为此,建议:
一、坚持全市“一盘棋”,打造制造名城科创联合体。围绕制造名城创新要素目标,不断突破原有组织边界、地域差异和信息壁垒,形成各方协同发力的创新模式。一是构建科创联合体。整合现有产学研合作资源,构建本地高校、行业协会、重点企业及金融机构等多主体深度融合的科创联合体。二是借“外脑”强“内脑”。既要用好大院大所和老乡“外脑”资源,也要发挥好安庆师大、安职院等本地高校“内脑”优势,“外脑”助力“内脑”聚力,实现科技创新由“外脑输血”到“内脑造血”的转变。
二、坚持科创“栽树工程”,构建高效协同创新体系。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和未来产业技术需求,以科创联合体为平台载体,探索市场出题、政府选题、多主体协同破题和多链融合协同答题的联合攻关模式;实施宜城科创“栽树工程”,开展国家级科创平台、项目及奖项等培育工作,构建多主体、多要素、多链条深度相融的高效协同创新体系,催生突破性成果,真正破除“两张皮”问题。
三、坚持科技创新驱动,推进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建设。以制造名城科创联合体为功能性载体和战略性抓手,协同推进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建设培育工作。一是补强产业链条。梳理产业发展急需的关键和共性技术,通过高能级创新链推动传统产业蝶变升级、新兴产业裂变发展、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二是推深多链融合。在重点领域建设专业化水平高、创新资源配置优、产业辐射带动性强的科创平台,实现资源聚合和多链融合的催化创新反应。三是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开展有规划、有组织、有质量的科技创新,政策精准化、服务精细化和任务项目化“揭榜挂帅”推动产学研融通,实现“聚沙成塔”的科技创新良性循环。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界 别
致公党安庆市委会委员、宜秀区总支主委, 经 济
安庆师范大学大别山发展研究院
(安庆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上一篇: 瞄准后市场 培育增长极
下一篇: 筑牢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