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政协
当前位置:首页 >委员履职 >大会发言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着力打造支柱产业

信息来源:安庆政协    发布日期:2025-01-11    被阅览数:3129

程玉梅委员代表九三学社安庆市委会的发言

 

近年来,我市紧抓“大黄山”建设机遇,持续擦亮“山水宜城 有戏安庆”文旅品牌,文旅融合取得新成效,文旅产业发展走上快车道。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我市接待国内旅游人数7579.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15.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5%和13.6%,均居全省前列。但与黄山、合肥等省内其他旅游热门地区相比,我市旅游收入和人均消费仍然偏低。

调研发现,文旅资源碎片化”,各地互为资源互为市场的潜力发挥不够,文旅产品供给不、城市形象符号不够鲜明、数字化转型速度较慢等短板和弱项仍制约着我市文旅产业进一步发展。

为此建议:

一、在抓整合上下功夫,着力提升文旅产业发展支撑力推动我市文旅产业谋划一域布局全域转变一要一体化制定政策。突出全域规划,抢抓“大黄山”建设机遇编制全市旅游风景廊道体系规划,强化市级统筹、市联动和部门协同,一体推进串珠成链、组团发展二要一体化推进服务。制定实施统一的文旅服务基本标准,探索“一卡通”服务模式。共建共享资源数据库和数字网络服务平台,形成精品文旅资源“一张网”。三要一体化宣传推介。共同塑造精品路线品牌,共同讲好安庆文旅故事,共同展示真实美好安庆形象,推动宣介协作化。

二、在优供给上做文章,着力提升文旅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市由旅游中转地向文旅目的地转变一要持续推进融合式发展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需求,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消费链,大力实施“文旅+”和“+文旅”工程,推进戏文旅、商文旅、农文旅、体文旅、数文旅等融合发展,拓展非遗游、工业游、生态游、研学游、文博游等新业态新模式。二要谋划实施牵动性项目。加快复制打造倒扒狮历史文化街区的模式,全市域、全链条、全要素谋划实施振风塔以东片区、集贤关文旅片区、宜秀游钓产业基地以及各县(市)等一批标志性、牵动性文旅项目。三要策划举办吸引力节赛。策划举办更多如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和十一黄梅戏展演周、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等有吸引力的节会赛事,努力把游客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

三、在树品牌上求突破,着力提升文旅产业品牌影响力推动我市文旅形象由低辨识度向高辨识度转变找准差异化定位。深入挖掘市独特的文化旅游价值,凝练具有较高辨识度的城市文化标识,着力培育六尺巷礼让文化、黄梅戏文化等文旅品牌,擦亮“山水宜城 有戏安庆”文旅名片。二要打造特色化精品。积极申建六尺巷礼让文化国家双创示范区、省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更大力度推动黄梅戏“走出去”,探索“京黄”联动、“两黄”融合发展新模式,推出更多名家名角,力争更高频次亮相新年戏曲晚会、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等国家级舞台。三要开发地域性品。将独特安庆地域文化元素融入旅游商品设计,推出更多如《女驸马》卡通拼图、振风塔铜镀金彩印书签、新青年文化人物挂件等可看、可听、可玩、可感的文创产品。开发有特色的伴手礼,促进老字号、传统工艺、土特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

四、在强赋能上务实效,着力提升文旅产业发展内驱力推动我市文旅发展由传统模式向创新驱动转变一要政策引导赋能设立专项资金扶持文旅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打造一批行业领先的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和示范项目,塑造安庆文旅产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二要技术应用赋能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文旅产业生产、传播、消费等各环节广泛应用,构建数字化全域旅游综合服务平台,提供个性化服务推荐、虚拟导览等功能,增强游客的互动体验感。三要业态创新赋能在数字演艺、数字艺术等领域推出一批具有安庆特色的原创产品,推进演艺、娱乐、工艺美术等传统业态数字化革新,为文旅产业注入新活力。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安庆市委会主委,        九三学社

  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

上一篇: 推动四链深度融合 提升我市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下一篇: 抓住发展机遇 发力低空经济